第43章 賜武氏白綾一條(第1/2 頁)
麟德元年
聞聽武則天廢帝自立的訊息,朝堂之上,頓時如同炸開了鍋,群臣震驚、憤怒、驚慌,各種情緒交織,氣氛凝重。
中書侍郎蘇味道,一向以圓滑著稱,此時也難掩怒容:“此乃大逆不道之舉!武氏野心昭然,竟敢篡奪皇位,置李氏宗廟於何地?”
御史中丞賈大隱則厲聲道:“武則天悖逆天理,置禮法於不顧,此等行徑,我大唐朝野,人神共憤!”
尚書左僕射崔敦禮更是激憤難抑:“武后篡位,是對先帝的不敬,是對皇族的侮辱,是對大唐江山的褻瀆!”
兵部尚書張仁亶憤然道:“武氏此舉,已觸怒天人,我等誓死扞衛李唐正統,絕不容許逆賊得逞!”
群臣紛紛附和,朝堂之上,一片聲討之聲。
但在此時,有老臣站出,試圖平息眾怒:“諸位同僚,雖武氏行徑令人髮指,但如今武氏已然被廢為庶人,我等當冷靜應對。”
李治聞訊,心中五味雜陳,身體本已虛弱,此時更是顫抖不已。
他深知,武則天的決斷,已將他置於尷尬之境。
但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憤怒與忠誠,讓他感到一絲慰藉。
李治的心境如同被驟雨侵襲的秋葉,滿是憂愁與不安。
光幕上的文字,彷彿利劍,刺穿了李治平靜的內心。
‘武則天稱帝’,這五個字如同咒語,迴盪在他的耳畔,令他心神不寧。
他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武則天輔佐他處理國事的一幕幕場景。
她的聰慧、果決,曾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如今卻成了他心頭的陰影。
李治的思緒,如同波濤洶湧的大海,難以平息。
如果…
如果,他沒有在今日廢后,那麼,未來的朝堂,是不是就如光幕所知的歷史那般?
他深知,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朝政之事,定然更加依賴於武則天的輔助。
長此以往,武則天的權力,就如同野草,瘋狂生長,直至覆蓋整個朝堂。
一個念頭,如同閃電,劃破了李治的思緒。
如果他的病情加劇,甚至無法親自上朝,那麼,武則天是否有可能,與他並肩而立,共同執掌朝政?
這個想法,讓李治感到一陣陣心悸。
尚書右僕射劉齊賢,一位以公正著稱的老臣,緩緩出列,聲音中帶著不可動搖的堅定。
“陛下,武氏之行,已觸國之根本,臣以為,廢之為庶人,恐不足以安民心,固朝綱。依律,當處以極刑,以儆效尤。”
劉齊賢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在了朝堂之上,也重重地落在了李治的心頭。
他深知,一旦下達這樣的命令,將徹底斷絕與武則天的任何可能,更將大唐推向未知的未來。
但李治也明白,他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武則天個人的命運,更是整個大唐的穩定。
朝臣們的憤怒,百姓的期待,乃至歷史的評價,都在這決定中。
他深吸一口氣,眼神中閃過決絕。
“諸位愛卿,朕知此事重大。”
李治的聲音在殿內迴響,帶著前所未有的沉重。
“然,國法面前,人人平等。武氏雖曾有大功,但其行已悖於綱常,危及社稷。
朕雖心痛,但為大唐江山社稷,為我李唐子孫,為天下蒼生,今日,朕只能依律行事。”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群臣,那眼中既有決斷,也有難以言說的哀傷。
“傳朕旨意,武氏,雖廢為庶人,但其罪行,不可不究。
依律,當行流放之刑,遠戍邊關,以觀後效。
如此,可安民心,以望其能悔過自新。”
李治的決定宣佈後,朝堂之上並未如他所願的那般獲得認同與平靜,反而掀起了更大的波瀾。
群臣面面相覷,不滿與擔憂的情緒在空氣中瀰漫,彷彿一觸即發。
御史中丞賈大隱,一向以直言不諱著稱,此時更是毫不掩飾心中的不滿。
“陛下,武氏之罪,乃動搖國本之大逆,流放之刑,恐難服眾心,更無法根除禍患。
臣以為,當斷則斷,方能永絕後患。”
尚書左僕射崔敦禮也附和道:“賈大人所言極是,武氏一日不除,我大唐社稷一日不安。
陛下仁慈,但此事關乎國運,不可不慎重。”
李治聞言,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朝臣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