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忽必烈(第1/2 頁)
至元十九年
距離元朝第一次遠征小日子已有數年。
昔裡吉叛亂的平定使得元朝內部暫時穩定,但也消耗了大量國力。
忽必烈正坐在大汗的寶座上,面色凝重,眉頭緊鎖,他的目光如同鷹隼般銳利,透露出內心的複雜思緒。
一旁,他的謀臣太師伯顏與尚書右丞相阿合馬正低聲討論著什麼,兩人神色緊張,不時交換憂慮的眼神。
忽必烈重重地拍了一下扶手,聲音中帶著決斷:“伯顏、阿合馬,你們看見了嗎?後世人言小日子島上藏有金山銀山,若真如此,征服小日子,將極大豐富我朝國庫!”
伯顏微微躬身,語氣謹慎:“大汗,小日子島雖然富饒,但兩次東征的失敗,我們損失慘重。”
他頓了頓,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眉頭緊鎖:“且如今國庫空虛,兵疲將乏,是否再徵,還需三思。”
阿合馬向前一步,目光堅定,彷彿在為自己的建議辯護:“伯顏大人說得不無道理,但大汗英明,若能以奇策取勝,何愁不能一雪前恥?”
忽必烈沉思片刻,手指在寶座的扶手上輕輕敲擊,似乎在權衡利弊,最終緩緩點頭:“你們說的,朕都明白。但昔裡吉叛亂剛平,國力確實受損。”
他站起身,踱步至窗前,背對眾人,眺望遠方,彷彿在觀察未來的道路:“阿合馬,你負責財政,國庫是否能支撐一次遠征?”
阿合馬低頭思考,隨後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決心:“大汗,國庫確實緊張,但若能徵得江南富商資助,再行徵稅,或許能籌得所需。”他微微挺胸,彷彿在表達對大汗的忠誠與信心。
伯顏建議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猶豫:“大汗,徵稅恐引起民怨。”
他輕輕搓著手,似乎在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臣建議,我們可先派遣間諜前往小日子,探明實情,再作定奪。”
忽必烈轉過身,目光掃過眾人,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好,就按伯顏大人所說,先派間諜前往,務必查明是否真有金山銀山。”
他點頭,似乎對這個計劃感到滿意:“同時,阿合馬,你著手籌備物資,但切記不可加重百姓負擔。”
他轉向伯顏,目光堅定:“伯顏,你負責軍事準備,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伯顏與阿合馬齊聲應允,向忽必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轉身離去,開始著手準備。
忽必烈則繼續站在窗前,目光深邃,心中盤算著如何在國力恢復的同時,完成征服小日子的宏圖大略。
他的背影顯得格外堅定,彷彿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他的決心。
永樂九年
明成祖朱棣端坐於乾清宮之龍椅,太子朱高熾、禮部尚書呂震、兵部尚書李慶及諸位文武大臣恭立兩側,殿內氣氛凝重,空氣如鉛。
朱棣目如深淵,緩緩道:“諸位愛卿,倭寇屢擾我邊疆,且聞後世與之結有深仇。
此訊雖奇,然朕心難安。
今聞倭島藏有金山銀山,爾等作何感想?”
呂震出列,躬身而答:“陛下,倭寇之患,久矣。
金山銀山,若為我大明所用,誠為國之大幸。
然陛下所慮深仇,不可不記。
臣以為,宜先外交,探明實情,以和平之道獲取財富。”
李慶面帶凝重:“呂尚書言之有理,然倭寇狡詐,和平未必可期。
臣建議,邊防當固,精兵需練,以防不測。
若倭賊有非分之想,我大明必有備。”
太子朱高熾沉吟道:“父皇,兒臣以為,國之大事,民生為重。
金山銀山雖誘人,不可擾民,否則得不償失。
兒臣建議,先試和平,暗中籌備,同時,民生建設不可緩,以強盛我大明,應對未來。”
朱棣頷首讚許,目光落於李慶:“李愛卿,汝如何應對倭寇貪婪,而保我大明百姓安寧?”
李慶挺身而出,聲如洪鐘:“陛下,臣以為,兩手準備,邊防固若金湯,精兵訓練有素,同時,派遣密使,探明和平之道,以武力示威,外交求和。”
戶部尚書劉復亦出列:“陛下,無論戰和,國庫充足為本。
臣建議,沿海之區,發展漁業、鹽業,充實國庫,以增強百姓抗倭。”
朱棣頷首,轉向太子:“太子,爾有何高見?”
朱高熾沉穩道:“父皇,民生乃國之根本。
戶部尚書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