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康熙三十八年(第1/2 頁)
朱標:“父皇,若其他學派的學者不願出世,我們該如何讓他們重新活躍於朝堂之上?”
李善長:“陛下,臣以為,我們可先從民間選拔,再逐步引導他們。
我們可以設立專門的書院,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國家大事。”
楊憲:“陛下,臣以為,我們可以設立專門的書院,讓學子們有機會學習百家之學,選拔有才能的學者。”
常遇春不屑的反駁:“此事談何容易?
若無其他學派學者出現,一切都是空談。
無學者又如何教導學子?拿儒家那套裝上其餘百家的知識教導學子?”
聽見這話其餘儒家學派的官員臉上精彩紛呈。
有些人確實是這樣想的,若是實在沒有其他學派的人出現,那便還是隻能派出儒家。
朱元璋沉吟片刻,覺得關鍵還是在人身上:“那便先尋找百家眾人,找到後再請他們入朝為官,其他再議”
“是。”
朱元璋眼角一掃,又把朱棣提溜了出來:“朱棣!”
朱棣真是感覺受到了天大的委屈:“爹啊,我還小呢!我可做不得這些主。”
“都是你個明成祖乾的好事,把八股文作為科舉的制度,看如今多少人在那罵,真是丟臉。”
完了之後又指著那群太監說:“是不是他們教唆你的。”
咚 咚 咚,齊刷刷的跪地聲傳來。
“陛下明鑑,奴才萬不敢議政啊陛下。”
朱元璋重重的冷哼一聲:“你們不敢?我看你們膽子大得很,朕親自吩咐豎立於宮門,太監不得干預朝政的牌匾都敢撤掉。”
太監們實在不敢頂嘴,只能不住的磕頭。
在心裡拼命的喊冤。
從來只聽過後世為前世背鍋,還沒聽過前世為後世背鍋的。
康熙三十八年
大學士索額圖發現了一個讓人腳底發寒的訊息:“陛下,光幕出現至今,還沒有發現過清朝後面的朝代。
後世人說花國從清朝開始落後,莫非…”清朝最後成了他國的附屬國?
後面的話他不敢說,也不敢想。
大學士明珠看了眼索額圖的腦子:“不是有那些後世人嗎?
看他們如此自在的模樣,清朝後面就不可能是他國附屬。
必定是我國強大,他們是清朝子民,君主仁善,他們才得以放肆。”
大學士陳廷敬有些顧慮:“陛下,西方的一些知識確實超前,距離過遠,我們知道的訊息也並非準確。
臣認為還需派人去他國探查一番。”
“臣附議。”索額圖覺得他的判斷並沒有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如今我們便已知西方國家一些新玩意,恐怕還有許多訊息未傳進來。
或許是西方國家不想我們知道,又或許是路途遙遠。”
康熙想到後世人說花國從清朝開始落後,覺得大臣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多派些人,多去幾個國家看看,最好能夠融入其中,學習我們不擅長的知識。”
“陛下聖明。”
“眾位愛卿覺得派誰合適?”
群臣左右看看,似乎是在找合適的人選。
陳廷敬提議:“回陛下,如需去探聽多個國家的訊息,不如派學子們去?光明正大的與外國交換?”
明珠質疑:“光明正大的去,他國會不會防備?只怕是學子們學不到關鍵。”
索額圖:“那不如明面上只派學子去?學子們若傳回來訊息,再派人去打探?”
康熙點頭:“那便如此吧。”
秦始皇二十六年
嬴政的目光深邃,緩緩開口:“諸子百家,各有所長,獨尊儒術,真能一統人心,固我大秦基業乎?”
馮劫適時插言:“回陛下,觀後世所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弊大於利。”
馮去疾也點頭:“回陛下,百家之言,紛繁複雜,不利於統一思想。”
“儒術倡仁義禮智信,與我大秦所求之序與和相合。
然,若能兼收幷蓄,取各家之長,以補儒術之短,或可開創更為繁榮之文化。”
王賁從軍事角度分析:“回陛下,儒術重禮,利於軍民和諧。
然,戰爭與治國,需法家之嚴明律法與兵家之靈活策略。”
李斯:“回陛下,儒術僅能以仁義禮智規範人心,但人心叵測,豈能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