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馬首是瞻(第1/2 頁)
元朔三年
劉徹聞言,面色鐵青,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
他深知自己的晚年,尤其是巫蠱之禍,是自己一生中難以磨滅的汙點。
面對康熙的諷刺,他冷哼一聲,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朕的朝堂,豈容蠻夷之君指手畫腳!
太子之事,乃朕痛心疾首之所在,但大漢江山,如今穩固如山。
清朝帝王,也當反思自身,方能領悟治國之道。”
衛青與霍去病對視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了對皇帝的擔憂。
霍去病輕聲勸慰:“陛下,歷史如鏡,映照後世。
吾等自當吸取教訓,以史為鑑,方能開創盛世。”
薛澤在一旁補充道:“陛下英明,此等言論,不過爾等蠻夷之君之言語,不過如同過眼雲煙,無足輕重。
大漢的輝煌,豈是幾句言語所能抹殺?
臣等定當更加勤勉,輔佐陛下,讓大漢的基業更加穩固。”
劉徹深吸一口氣,平復了心中的波瀾,目光重新變得堅定:
“爾等之言,朕心甚慰。大漢之未來,需要吾等共同開創。
今有張騫歸來,實乃大漢之幸。
吾等當藉此良機,繼續開拓疆土,鞏固邊防,讓大漢的威名遠播四海。”
大臣們紛紛點頭,心中對皇帝的敬仰更甚。
【秦共公二年,晉國的趙穿把他們的王靈公給幹掉了。
共公三年,楚莊王牛氣沖天,兵打到雒地,問了問周朝的九鼎。
共公在位五年,死了,兒子桓公贏榮接班。
桓公三年,晉國抓了一位秦國將軍。
十年,楚莊王控制了鄭國,北上黃河,把晉軍給收拾了。
那時候,楚國老大,主持諸侯會盟。
秦桓公二十四年,晉厲公上位,跟秦桓公隔河盟誓。
結果晉厲公回國,秦國不守信,跟翟國一起打晉國。
二十六年,晉國帶諸侯打秦國,秦軍敗了,逃到涇水,晉國才不追了。
桓公在位二十七年,死了,兒子景公贏石接班。】
綠色頭:“不知道怎麼說,晉靈公那時才六歲,不知道這王有什麼用。”
裹了婆婆:“趙穿想讓晉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上位,所以把靈公弄死了。”
鹹魚翻身:“亂說。晉襄公掛了,按規矩他兒子夷皋得接班,但問題是這小子太小,不懂事兒。
趙盾就合計著,要不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吧,這哥們兒在秦國待著,立他能拉近秦晉關係,多好啊。
夷皋他媽穆嬴不樂意了,天天抱著兒子在朝堂上鬧,還跑到趙盾家去鬧,說他們對不起剛死的晉襄公。
穆嬴身份擺在那兒,趙盾他們也拿她沒轍,最後只能認慫,立夷皋當了晉靈公。
可這時候秦康公已經派兵送公子雍回來了,這下趙盾頭大了,總不能倆國君吧?
趙盾一狠心,決定來個狠的,派大軍去截秦軍,就在令狐那地兒。
秦軍被伏擊得莫名其妙,被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灰溜溜回秦國了。”
秦民:“這晉國真是沒有一個人講信用的。”
落落餘暉:“秦共公肯定咽不下這口氣。”
明月湖:“所以他們兩國好不了,後面一直打。”
春秋·管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晉國之亂,乃禮壞樂崩,民生凋敝之象。”
北宋·司馬光:“晉國之變,乃歷史之必然。國無信不立,人無信不立。晉楚秦之興衰,皆因信義二字。”
春秋·孔子:“國君之位,非兒戲也。晉國之亂,實乃禮崩樂壞之象,人臣當思忠義,不可因私慾而亂國本。”
鹹魚翻身:“主播說得咋跟我看到的不一樣。
不是晉國給秦國下了封戰書《絕秦書》,歷數了秦國八十年的罪嗎,然後晉國聯合八個諸侯國去打秦。”
明月湖:“大哥,你看東周列國志吧。這是小說!連野史都不是。”
明·馮夢龍:“諸公所言,誠為妙哉!然《東周列國志》,乃吾之戲筆也。
吾以野史雜談,加以想象之翼,繪春秋戰國之風雲,實非正史之嚴謹。
吾之作,旨在娛人耳目,啟人深思,而非與太史公爭短長也。
《絕秦書》之事,若存若亡,於正史或無稽,於小說則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