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齊王建(第1/2 頁)
【話說,那年五月,全國上下鬧瘟疫,事兒多著呢。
早先,齊國的君王后特聰明能幹,對秦國那是恭敬有加,跟其他諸侯國也處得不錯,因為齊國靠著海邊。
秦軍天天忙著打三晉、燕、楚,五國各自忙活,所以齊王建在位四十多年,齊國沒怎麼打仗。
君王后快不行的時候,跟齊王建說:“咱國家裡有幾位大臣是能成大事的,你得記住。”
齊王建說:“我記下來。”
君王后說:“好!”
齊王建剛要拿筆寫,君王后卻說:“我這老糊塗,啥也想不起來了。”
君王后一掛,後勝就上位了,這傢伙收了秦國人不少賄賂,還讓秦國人給來往的賓客送錢。
這些賓客在齊國搞事兒,勸齊王建向秦國低頭,別準備打仗的事,也不幫五國打秦國。
結果,秦國把五國一個個都給滅了,齊國也沒能倖免。】
漢民:“哎,這齊國的君王后,也是個厲害角色,可惜最後還是沒逃過一劫。”
南沙灣:“是啊,齊王建聽信了那些受賄的臣子,結果把自己國家給賣了,真是‘親小人,遠賢臣’。”
明月湖:“這事兒說到底,還是君王后那句‘啥也想不起來了’的託辭,其實是在告誡齊王建,別太信任那些有私心的傢伙。”
落落餘暉:“可惜,齊王建到最後也沒悟透,讓後勝這些人給坑了,齊國的敗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清民:“唉,歷史總是在重複,多少朝代興亡,不都是因為君主身邊的人,要麼是奸佞當道,要麼是忠臣難辨。”
豆包:“說到底,還是那句老話,‘國之興亡,匹夫有責’,但要是君主昏庸,再好的臣子也難挽狂瀾。”
漢民:“秦王政倒是厲害,一個個諸侯國都給他收拾了,可這背後,又有多少無辜的百姓遭殃呢?”
唐民:“是啊,這天下大事,成王敗寇,可百姓的日子,才是真的苦啊。”
誰要:“齊國被那五個國家傷透了心。”
鹹魚翻身:“所以在秦國攻打其它五國時,向齊國求援,齊國紋絲不動,還認為秦國離它也還遠也不想得罪秦國。
等秦國攻打齊國時,齊國準備向其它國家求援時才知道,原來就剩自己一個了,算了不抵抗了直接投降。”
兜兜:“是齊國先趁人之危打燕國。”
兔子帕特:“燕國就是欠揍,齊楚聯盟進攻秦國他偷家。
齊國支援魏國他騷擾齊國邊境,秦趙大戰他又背刺趙國。”
西漢·司馬遷:“觀齊之亡,非一日之寒。君王后雖明察秋毫,奈何後勝輩貪婪誤國。史冊昭昭,後人當引以為鑑。”
三國·諸葛亮:“齊王建之失在於輕信佞言,不知遠佞近賢之道。《隆中對》所言,治國平天下,首在擇良輔而用之。”
南宋·朱熹:“齊之亡,乃人心之所失。《大學》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國之根本在於道德仁義。”
【齊王正打算去秦國拜碼頭,結果雍門那塊的司馬跑過來問:“當國王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你自個兒?”
齊王說:“當然是為了國家啊。”司馬接著說:“你既然是為了國家當國王,那你咋能撇下國家往秦國跑呢?”
齊王一聽,覺得有道理,立馬掉頭回去了。
這事兒傳到了即墨大夫耳朵裡,他急急忙忙找齊王說:“咱們齊國地盤大,有四千裡,士兵多得數不清。
三晉那邊的人看不慣秦國,光是在阿、鄄那片的就有好幾百號人。
你要是把他們攏一起,再給上百萬人馬,讓他們去收拾三晉的舊地盤,臨晉關那頭就能進去了。
鄢郢那邊的人也不待見秦國,在城南的也有好幾百。
你再給上百萬士兵,讓他們去把楚國的地盤收回來,武關那邊也就能拿下了。
這麼搞,齊國的威名能重新響亮,秦國也得玩完,可不只是保住國家那麼簡單!”
但齊王沒聽即墨大夫的,這事兒也就這麼過去了。】
宋民:“唉,這即墨大夫講的都是大實話,要是齊王那會兒能開開竅,聽上一耳朵,歷史說不定就得改寫,哪至於混成後來那副德行。”
兜兜:“感覺不會有影響了吧?大勢已成了都。”
南沙灣:“有時候一念之差,就是一個國家的興衰。齊王這次沒聽,就像之前的君王后那句‘啥也想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