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商鞅變法(第1/2 頁)
漢六年
劉邦撫須而笑,眼中閃爍著精光:“秦之興也勃焉,衰也忽焉。
觀其厲共公之時,能征善戰,吞併大荔,設縣於頻陽,可見其強。
然晉之三家分智,實為天賜良機,秦未乘勢東進,實為可惜。”
張良輕搖羽扇,緩緩道:“陛下所言極是,秦雖強,然智不開,未能把握時機。
智開投秦,義渠之亂,皆是其內政不穩之兆。
天子之位,非武力可久持,民心向背,方為根本。”
蕭何頷首,目光深邃:“秦之失,在於苛政與失民,躁公之時,南鄭反,義渠擾,皆因民不聊生。”
韓信則是一臉凝重,沉聲道:“秦之敗,亦在於不能持續擴張,未能一鼓作氣。”
劉邦聽罷,大笑:“諸位愛卿所言,皆為我心中所思。”
頓了頓似乎有點感慨。
“這秦室啊,自懷公起,內訌不斷,王位更迭如走馬燈,真乃家門不幸也。”
張良微微頷首,言道:“上天欲使其國亡,必先亂其室,秦自毀長城,焉有不敗之理?”
樊噲拍案而起,豪氣干雲:“若非秦室自相殘殺,吾等何來這大好河山?”
“話雖如此,”韓信緩緩說道,“但秦之強,非一日之功,吾等雖得天下,亦不可重蹈覆轍,須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蕭何沉吟片刻,接道:“秦之興衰,乃天道輪迴,秦孝公之明,商鞅之能,使弱秦一躍成為七雄之首,實乃壯舉。
若無孝公之銳意革新,何來後來秦之統一六國?”
張良微笑道:“酇侯所言極是,孝公之智在於知人善任,商鞅之法雖苛,卻能強國富民,奠定秦之基業。此乃因時而動,順勢而為。”
蕭何點頭:“然孝公、商鞅雖強秦,卻未料及法嚴而情薄,民怨沸騰,終致二世而亡。此乃後世君主不可不察也。”
韓信則在心中思索:秦之軍力,實為一時無兩。
孝公招兵買馬,獎勵功勳,使秦軍成為虎狼之師。
秦以武立國,亦以武亡國…
劉邦聽罷,感嘆道:“諸位愛卿所言,皆入木三分。
孝公之策雖好,卻不可全盤效仿,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漢朝當以仁政為本,使民安而國泰。”
群臣皆稱善,漢室之基,於此更加穩固。
劉邦點頭,隨後又想起了晉朝下克上的傳統,心中思索著什麼。
張良似乎有所察覺,搖擺羽扇的動作頓住。
復又若無其事的裝作不知,繼續觀看光幕。
【商鞅聽說秦孝公貼了招賢榜,就從老遠的西邊跑到秦國,透過景監這哥們兒見到了孝公。
秦孝公二年時,周天子送肉來慰問。到了孝公三年,商鞅勸孝公得變法,改法律,重視種地,獎勵打仗賣力的。
孝公挺對這主意感興趣,但甘龍、杜摯這倆人不買賬,跟商鞅槓上了。
最後孝公還是挺商鞅,老百姓一開始覺得苦,但三年後發現這法子還真行。
孝公一高興,封商鞅當左庶長。】
誰要:“商鞅變法主要是哪幾個方面來著?”
明月湖:“首先,土地制度大變樣,廢除了古老的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化,允許自由買賣,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熱情。
接著,國家政策上,強調農業為本,抑制商業和手工業,確保國家的糧食自給自足和軍事實力。
在軍事上,實行軍功爵制,根據士兵在戰場上的實際表現來授予爵位和賞賜土地,打破了貴族世襲的格局,軍隊戰鬥力顯著提升。
經濟管理上,推行全國統一的度量衡制度,方便了經濟交流和國家的宏觀調控。
戶籍制度也得到了完善,對人口進行了嚴密的登記和管理,便於徵稅和徵兵。
法律方面,制定了嚴格的法典,強調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用以維護社會秩序。
教育方面,設立官學,推廣教育,提高了官員和民眾的文化素養。
商鞅變法對秦國乃至整個花國曆史程序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秦朝的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民:“這商鞅,真他孃的厲害,弄個法子,咱這莊稼漢也能翻身做主人了。”
漢民:“他們那軍功爵真好,老子拼死拼活,兒子就能過好日子,值了。”
宋民:“以前那貴族們,啥也不幹就吃香的喝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