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鄭國、廉頗(第1/2 頁)
【秦王政元年,秦將蒙驁攻打韓國,韓國為了拖住秦國,不讓他們東進,就派了個水利專家鄭國去秦國搞間諜活動,讓他挖條水渠。
鄭國就挖了條從仲山到洛水的渠,但被發現了,秦人想幹掉他。
鄭國說:“我雖為韓國爭取了幾年時間,但這渠對秦也是萬世之利啊。”
結果秦人還真讓士兵繼續挖了,這渠灌溉了四萬多頃鹽鹼地,糧食產量大增,關中地區變得更富饒了。】
牛胖子:“ 一個韓國人去秦國修了條鄭國渠。”
豆包:“秦國的水利工程真的做到了利在千秋 ,都江堰更牛。”
南沙灣:“廣西靈渠也是老秦人修的,聯通長江和珠江水系。”
明民:“秦國那幫子人也夠虎的,明知道是計還上,結果愣是把那渠修成了寶貝疙瘩。”
兔子帕特:“秦國是真的幹實事。”
落落餘暉:“可以去涇陽看看鄭國渠遺址蠻不錯的。”
太清晰:“所以鄭國之於韓國,算不算叛徒漢奸?該不該為人不齒呢?”
鹹魚翻身:“鄭國:8年,我給你們整整爭取了8年的時間。你們不去想怎麼變法怎麼改革使韓國強大,卻虛度了8年。”
裹了婆婆:“鄭國:老子給你們爭取了八年,你們還是這麼廢。”
兜兜:“鄭國的任務完成了呀。修渠本來就是弱化秦國的民力,是韓國不爭氣呀。”
漢民:“韓國那幫子當官的,鄭國給的幾年都幹啥了,還不是一樣讓人滅了,真窩囊。”
杜阿靜:“戰國只有秦修大型水利,因為都江堰秦國是真嚐到甜頭了,還有後面的靈渠。九族嚴選,使用壽命兩千年。”
北宋·范仲淹:“鄭國渠之利,不僅澤被秦地,更顯水利之於民生之重要。”
【第二年,秦國的麅公帶兵攻下卷城,斬首三萬。趙國讓廉頗做代理相國,攻打魏國,拿下繁陽。
這時候趙孝成王去世,兒子悼襄王上位,換了個叫樂乘的當將軍,取代了廉頗。
廉頗不幹了,跟樂乘打了一架,樂乘跑了,廉頗也出逃到魏國。但魏國沒怎麼重用他。
後來,趙國和秦國交戰屢次失利,趙王想起廉頗,廉頗也想回趙國。
趙王派使者去看看廉頗還能不能用。廉頗的政敵郭開給了使者不少錢,讓他說廉頗不行。
廉頗見了使者,一口氣吃了鬥米,十斤肉,披甲上馬,證明自己還能幹。
但使者回去彙報說:“廉將軍雖然吃得香,但一會兒就上了三次廁所。”
趙王信了,沒召廉頗回來。
楚國暗中接他去,廉頗當了楚將但沒立功,說:“我想用趙國人。”最後死在壽春。】
清·趙翼:“廉頗,戰國名將,其用兵,多奇計,能以少勝眾。”
漢民:“廉頗那鬥米十斤肉下肚,咋還被說成尿頻的老頭子,好人沒好報啊。”
誰要:“在戰國時代,鬱鬱而終算是善終了。”
太清晰:“感覺搞笑的一點就是,趙王嫌棄廉頗老了,結果找回來的龐煖比廉頗還老。”
元民:“那趙王是不是腦袋進水了,放著能征慣戰的廉頗不用,結果自己找了個更老的,真是笑掉大牙。”
南沙灣:“龐煖也是很強的,最後一次的合縱發秦。”
太清晰:“不是強不強,是這哥們比廉頗還老。”
鹹魚翻身:“不只是老的問題,傳信的人說廉頗一頓飯上了三次廁所,這說明身體不行。”
唐·太宗·李世民:“廉頗雖老,尚能飯否?若非奸佞之言,何至英雄末路?”
三國·諸葛亮:“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廉頗雖勇,終為讒言所害,惜哉!”
清·曾國藩:“廉頗之勇,可敬可佩。然趙王之昏,更需深思。用人之道,貴在識人。”
元朔三年
殿內氣氛凝重,劉徹的目光掃過群臣,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壓抑的怒氣:
“諸位愛卿,昔秦人明知鄭國之謀,卻貪渠利而終成其業。反觀我大漢,治理黃河屢試不爽,何故也?”
薛澤躬身答道:“陛下睿智,鄭國渠誠先賢之智。
然則,黃河之患,非一日之功所能克,其繁複遠非鄭國渠可比。
臣等雖竭力以赴,奈何天災人禍交織,非臣等不盡心也。”
“盡力?”漢武帝冷哼一聲,“盡心何以無果?朕所求非託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