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朕心有悔(第2/2 頁)
術士之舉,多有微詞。朕欲問諸位,此策當真有失偏頗?”
李斯拱手道:“陛下,臣以為,焚書之舉乃出於無奈。古書多言舊制,易惑人心,不利於新法推行。坑術士,實因彼等妖言惑眾,擾亂民心。然,後世之言,臣亦思之,今後或可寬宥,重在教化,而非盡焚。”
王綰沉吟片刻,言道:“然則,陛下與廷尉斯,是否考慮過,此等舉措,或有損我朝聲譽?後世之論,雖多有偏頗,卻也反映出民心所向。”
馮劫接言:“陛下,臣以為,政策當適時而變。如今大秦已立,民心漸定,是否可考慮放寬限制,以德服人,而非以力壓人?”
蒙恬則道:“陛下,邊疆之地,民心未定。臣以為,於邊疆,仍需嚴法以維穩。於內地,可逐漸放寬,以示寬仁。”
嬴政點頭,眼中閃過思索之光:“諸位所言,朕已瞭然。朕將深思熟慮,以求國策之最優。但朕亦需強調,無論何時,維護帝國安全,穩固民心,乃首要之務。”
嬴政沉吟片刻,還是抱有僥倖心理,問出了那個問題:“徐福、盧生等方士之事,朕心有疑慮。他們承諾的長生之道,究竟是否真實?”
蒙恬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為,長生之說,多為虛妄。方士之流,多以騙術取信於人。徐福東渡,實則一去不返,盧生等人亦無真才實學,皆為欺君罔上之徒。陛下英明,應明辨忠奸,勿為虛妄之說所惑。”
王綰輕咳一聲,謹慎地說道:“陛下,誠如蒙將軍所言,世間長生之說,往往只是幻夢一場。據後世人言,服用丹藥者,鮮有得償所願。臣聞,丹砂之中含鉛汞劇毒,長期服用恐傷身害命。陛下龍體安康,天下蒼生之所繫,切不可輕信旁門左道。”
馮劫也跟著婉轉勸說:“陛下,後世亦有猜測,陛下多服丹藥導致身體虛弱…若不服用丹藥…或可長壽安康。”
嬴政聞言,面色凝重,眼神複雜,似有不甘又夾雜著深深的懊悔。“諸卿所言極是……”他緩緩坐下,神色疲憊,“看來,朕確實過於執迷,竟讓這等妄語左右了心智。後世所言,或許並非全無道理。但朕身為始皇,開創大秦基業,豈能因一時迷惑而自毀長城?”
嬴政最終點了點頭,目光銳利:“朕一統六國,非為虛名,乃為天下蒼生。後世之評,朕不甚在意,但朕之舉措,必當謹慎。自今而後,對於方士之流,朕將嚴加甄別,不再輕信其言。”
隨後,嬴政轉向李斯:“李斯,方士之事,朕心有悔。彼等言之鑿鑿,卻終未得仙藥。朕之誤,在於輕信,而非重法治國。”
李斯躬身:“陛下英明,非臣所能及。臣願效犬馬之勞,助陛下辨明真偽,以策萬全。”
“扶蘇……”嬴政的目光遠去,似乎在回憶與長子的點點滴滴,“後人言其有仁者之心,朕卻未曾理解。他那番言辭,朕當時只覺忤逆,如今想來……”
蒙恬上前一步:“陛下,扶蘇公子之言,實則出自對帝國百姓的關懷。其時,邊疆未穩,內政需定,公子憂慮法治過激,恐傷人心,此乃遠見。”
王綰補充道:“陛下,後世之言,雖有對陛下之舉的非議,但亦有理解之聲。如‘儒生誤國,始皇未盡滅,這可能是他最大的錯’。此言雖刺耳,卻也提醒我們,平衡之道,方為治國之要。”
嬴政沉思片刻,緩緩點頭:“諸位愛卿所言,朕已明瞭。焚書坑儒,或確有失之過急。然國家大事情勢,不容朕有半分遲疑。後世評議,朕亦需反思。扶蘇之言,朕將銘記於心。”
他頓了頓繼續道:“諸位愛卿,大秦之興,非一日之功。朕深知,國策需隨世事而變。往後,朕將重新審視焚書、坑術士之策。於邊疆,仍需嚴法。於內地,將漸開禁,廣納賢才,以德化民,以法治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