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敢坐此龍椅?(第1/2 頁)
洪武四年
朱元璋輕輕放下手中的茶盞,望著窗外隨風舞動的綠葉,悠悠開口:
“陳勝之事,雖隔千年,然其興衰成敗,頗堪玩味。爾等觀之,有何感悟?”
朱標率先應聲:“父皇聖明,陳勝雖以貧賤之身,卻能一時振臂,四方響應,可見民心可用。
然其稱王過早,未固根本,終至潰敗。此則教誨吾輩,行事需謹慎,不可急功近利。”
宋濂撫須點頭:“誠哉斯言。
陳勝之敗,究其根源,或在於其未得賢臣輔佐。
張耳、陳餘雖有遠見,卻未能挽狂瀾於既倒。
此亦告誡我等,用人唯賢,方可成大事。”
劉基接過話題:“然則,陳勝之勇,亦值得嘉許。
彼以匹夫之勇,揭竿而起,對抗暴秦,足見其不凡氣魄。
然成事不易,僅憑勇氣不足矣,還需智謀與策略相輔。”
這時,一向少言的李善長緩緩開口:
“臣以為,陳勝之敗,與其說是戰略失誤,毋寧說是民心流失。
陳勝初起,民心歸附,因其代表了民眾對自由與公正的渴望。
然而稱王之後,未能繼續滿足民眾期待,民心漸散,終至孤立無援。”
朱元璋聽完李善長的話,目光深遠,似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那段烽火連天、百折不撓的歲月。
“善長所言,正中要害。”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朕起於草莽,深知民間疾苦。
當年投身郭子興麾下,並非僅憑一腔熱血,而是洞悉時局,知人善任。
陳友諒勢力龐大,卻因獨斷專行,失盡人心;張士誠富甲一方,卻不恤士卒,最終皆敗北於民心所向。”
朱標凝視著父親堅毅的面龐,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
“父皇,您的經歷印證了民心的重要性。
但如何在紛擾世事中保持清明,不讓權力矇蔽雙眼呢?”
朱元璋微笑道:“問得好。為君者,當以身作則,勤政愛民。
朕每日批閱奏章至夜半,不敢稍懈怠。
唯有如此,方能貼近民意,作出明智決策。
此外,納諫如流,廣開言路,也是保持清醒的關鍵。”
劉基插話:“陛下英明,臣記得陛下曾言,‘創業易,守成難’。
如今江山穩固,更需居安思危,不斷革新。
陳勝吳廣起義雖敗,但其精神永存,提醒吾等切莫忘記百姓疾苦,以免重蹈覆轍。”
朱標聽得入神,不禁問道:“父皇,那依您之見,陳勝是否真為貴族,而非農民出身?民間對此說法不一。”
朱元璋捋須思索:“此事史書並無明確記載,然按古代習俗,賜字乃身份象徵。
陳勝既有字,說明並非出身寒微。
但其能與民同耕,亦表明其處境並不優越。
或許,他本是落魄貴族,流落在外,因此能體會民間疾苦,進而領導起義。”
“父皇所言極是。”朱標讚歎之餘,心中頓生感悟,
“由此看來,身份並不決定一切,關鍵在其心志與行動。
陳勝雖非顯貴,卻能以一己之力喚起民眾,這恰恰證明了‘寒門貴子’之可能。”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轉向群臣:
“諸位愛卿,我大明初創,當引以為鑑。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隨著朱元璋的話音落下,御書房內響起一片贊同之聲。
【那會兒,各個地方都被秦朝的狠規矩逼急了眼,大家夥兒看誰不順眼就把誰咔嚓了,算是響應咱們陳涉大哥的號召。
有個跑腿的哥們從東邊過來,跟上面彙報這事兒,結果二世那個暴脾氣直接讓人把他辦了。
後面來了個訊息靈通人士,跟皇上說:
“那些鬧事的啊,就是些小毛賊,乾點雞鳴狗盜的事兒,當地頭目帶著人正抓他們呢,現在已經逮著了,沒啥好擔心的。”
胡亥一聽這話,樂呵了。】
清民:“嘿,這秦二世也忒不是東西了,說殺人就殺人,跟玩兒似的。”
明民:“就因為報個信兒,那哥們兒的命就沒了?這秦二世真是個暴君。”
漢初民:“陳涉大哥那會兒,咱們都快被秦朝的規矩壓得喘不過氣了,真他孃的不是人過的日子。”
唐民:“那些官兒啊,淨會哄皇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