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共繪漢家天下瑰麗畫卷(第1/2 頁)
漢六年
劉邦聞秦始皇之語,不禁放聲大笑,笑聲在大殿上回蕩,震顫著四周。
他一手撐額,另一手輕輕揮動,宛如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
“始皇帝之英姿,昔吾嘗嚮往焉。
然其苛政猛於虎,六合共忿,安敢自誇乎?
彼等之言,徒顯狂妄無邊,未曉通變之道耳。”
他唇角微揚,譏誚之意溢於言表,目中隱含犀利洞悉。
蕭何趨步上前,深施一禮,聲如溫玉,和煦而莊重:
“陛下,始皇帝恃強凌弱,終忘柔德以固邦基,致四海怨聲沸騰。
陛下以仁厚澤遠近,以智勇折群邪,人心所向,誠天地造化。
秦之崩殂,非獨天意,實因失眾望矣。”
周勃也適時插話,頷首贊同蕭何的觀點:
“陛下聖明,臣等俱知,秦法嚴苛,民生塗炭。
陛下興師伐罪,非僅為身謀,實救蒼生於水火。
斬白蛇者,順天應人,凡夫俗子豈可望項背?
始皇之語,外強中乾,徒增笑柄。”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雙眸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張蒼接踵而言,語速平緩,飽含學問之邃:
“陛下,秦室之亡,咎由自取,無可推諉。
吾等奉天承運,以民為綱,遂奪乾坤。
始皇帝之辭,虛浮無根,律法殘暴,心腸冷酷,殊非明君所為。
陛下布仁義於四海,馭群臣以智略,秦皇暴政,何足掛齒!”
劉邦聞言欣悅,拊掌而贊,目光熠熠生輝,滿是自信與傲骨:
“卿等所奏甚善。始皇雖有蓋世奇才,惜乏仁德之心。
朕恤民情,立國以仁義,方獲萬民景仰。
今日大漢,迥異於往日之秦。”
他手指輕輕劃過光幕,突然放聲大笑:
“哈哈,嬴政啊嬴政,生前赫赫威儀,逝後竟無片語之護。
觀朕之劉氏,雖起微末,而子孫昌盛,個個舌燦蓮花,真乃天之所賜哉!”
蕭何聞言,微微頷首:“陛下,斯言乃對龍恩浩蕩之頌歌。
始皇縱使兼併六國,終難留傳世偉業。
唯我大漢,肇基於陛下,嗣胤興旺,文化武功兩全其美。”
周勃接著說道:“陛下,用鹹魚翻身為譬,寓史事滄桑。
始皇帝雖英勇一世,卻因子弟鬩牆,落得後繼乏人。
反之,我漢室子弟能言善辯,實源陛下的仁慈寬厚。”
張蒼補充道:“陛下,始皇力壓群雄,卻乏育賢良之後,以繼宏圖。
大漢在陛下指引之下,以仁政為先,子子孫孫秉承遺願,是大漢之福,亦是我等榮幸。”
劉邦神情嚴肅,話語中透著深刻的哲理:
“誠然,然切忌驕矜自滿。
朕雖應天承運,仍須警醒自律,勿蹈始皇覆轍。
子息善論,尤需勵精圖治,方可保我大漢金甌永固。”
蕭何繼續進諫:“陛下所言極是,子孫能言善辯固然令人欣慰,但真正的根基,還需要靠德政與實際能力來鞏固。”
周勃承諾:“陛下放心,臣等定竭忠盡智,協陛下創千古盛世,俾子子孫孫引以為豪。”
張蒼許下誓言:“陛下,臣等必整飭紀綱,使大漢治理不僅口舌紛紜,更有豐功偉績為證。”
劉邦點頭讚許,目光堅毅:“善哉,我大漢之隆,不在子孫巧辯,而在德政與實力並舉。
吾儕戮力同心,共鑄漢廷煌煌……”
他的話戛然而止,目光凝聚在光幕中劉季的那一句遺言上。
“身雖死,漢朝必將崛起,天下蒼生終將得到解脫。”
這句話讓他心中湧起了複雜的情感,既是命運的無奈,又是命中註定的感慨。
官員們見劉邦陷入沉思,紛紛側目看向光幕,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敬畏。
眾人看見劉季大遺言,一時間,殿內寂靜得只能聽見彼此的呼吸聲。
蕭何的眼中閃過一絲難言的情緒,既有對過往的追憶,也有對未來的深思。
他輕聲嘆道:“劉季…非,陛下,光屏之現昭示天機,仿若靈臺燭影,引領迷津,使吾等避禍免愆。
然,吾等亦悟,即便洞悉先機,某些命數輪迴難挽。
始皇帝欲逆時光,此為意志與現實之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