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衣錦夜行動人心(第1/3 頁)
上柱國、柱國、郡公、左右武候大將軍,這些都是楊堅時期的勳級、官名。
楊廣繼位後,為進一步地加強中央集權,延續楊堅的改革,進行了更多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政治、軍事等各方面。其中,就有幾條與這幾個勳級、官名有關。
一條是,楊堅時,上柱國等勳級、散官,上到上柱國,下到都督,共有十一等,及另有八郎、八尉、四十三號將軍官,可謂繁雜,楊廣一概將之罷掉了,換以大夫、尉之稱以代之,——從五品以上為九類大夫,六品以下,到從九品,為八色尉。一條是楊堅時,國王、郡王、郡公等爵位,共九等,楊廣將大多數也都罷掉了,只留下了王、公、侯三等。一條是楊堅時,府兵共十二個衛,左右武侯是其內之二,楊廣將府兵擴充為了十六個衛,並將原本的十二衛中的一些,改了個名字,左右武侯兩衛是原本就有的,楊廣將這兩衛的名字改為了左右侯衛。
卻既已舉起了反楊廣的旗幟,楊廣的改制,李密當然最好就不用,此是其一。
楊堅雖然已經去世十幾年了,但海內之重歸一統,是靠他之力,楊堅在位的時候,去除北周等時的苛法酷政,積極發展農業,也頗愛民,是以於今楊堅在海內臣民中留下的威望還是挺高的,又由此出發,採用楊堅時的官制,是個不錯的選擇,此是其二。
再又,楊堅時的官制,是繼承自北周等時期,究其本質來講,比楊廣改制後的官制,更適合亂世時用,比如勳級榮銜,楊堅時十一等,等級多了,有資格得到榮銜的人自然也就多了;爵位亦是相同的道理,九等爵肯定比三等爵,能夠更多地分封與人;此外,楊堅時的勳級、散官等之稱號,聽來也更威風,上柱國和大夫相比,上柱國顯然更威風,甚至,從九品,已是最低官品的一個散官,也號為將軍,比什麼尉什麼尉不知威風多少!較以楊廣改制後的官制,——改制後的官制,本即合適政權已穩定後的使用,開皇官制也更適合現用,此是其三。
三下結合,所以李密稱魏公後,在給翟讓等封拜時,乃用了開皇時的舊官制、官稱。
其餘不需多講。
只說李善道所得之“右武候將軍”。
依照官制,左右武侯兩衛,各有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
大將軍是本衛的最高主官,將軍算是副手。
官品等級方面,大將軍是正三品,將軍是從三品。
有道是:殺人放火金腰帶。
此話誠然不虛,去年之時,李善道還只是一個平頭百姓,白衣之民,參加了瓦崗,當了“賊”,造了反後,短短的不到一年時光,隨著李密的稱孤道寡,他搖身一變,已是從三品的高官!
這要是將來李密竟能成事,新朝之中,李善道最低不也得是個現任官?
只可惜,李密最後未能成事。
卻亦無須多講。
且說李密稱了魏公後,賞賜、分封等事,一直進行了四五天。
頭初兩天,分封、賞賜的是翟讓、徐世績、李善道等這些重要的將領。
之後兩三天,分封、賞賜的是徐世績、李善道等各部的將校。
李善道部的秦敬嗣、王須達、陳敬兒、高曦、高延霸等,凡旅帥以上者,皆得了相應的封賞。
秦敬嗣幾個得了儀同三司的正五品勳級;高曦、高延霸得了上儀同三司的從四品功勳級。就連後投的侯友懷、張懷吉,以至李善道的兄長李善仁、從子李良也都各得了高低不同的封拜。
李善道營中上下,連日內,一種微妙的氣氛瀰漫。
有軍主易人,不再是翟讓,換了是大傢伙都不很熟悉的李密,而引起的不安。
也有李密不要錢也似灑下來的各類分封、賞賜,而引起的大傢伙的喜出望外。
這一派微妙的氣氛中,李善道與秦敬嗣等此際的情緒,卻是大為不同。
他表面上,裝作和眾人一樣的“喜出望外”,內心中,則對自己的前途再一次地進行仔細的考慮。連著兩三天,晚上他都睡不好覺,拿本兵法,看似是在秉燭夜讀,實在思前想後。
以賀喜為由,李善道又設下酒宴,請來了劉黑闥。
劉黑闥也得到了李密的封賞,郝孝德得被拜為了平原公,劉黑闥作為郝孝德帳下的重將,除其本職,也即郝孝德營的軍職外,被授與了開府儀同三司的稱號,此是正四品的勳級。
依照禮儀,五品以上可以著紅袍。
一下子分封下來的官職、勳級、爵位太多了,不僅官印來不及造出,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