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李善道精益求精(第2/3 頁)
這麼幾條規定、標準。
這幾條標準、要求,都是他費心想出來的。
年齡、身高毋庸多言,自年輕力壯的為好,——隋一尺,合後世的二十九點六厘米,五尺七寸,大約即後世的一米七,實則李善道不知,年齡不提,身高這條,他竟是與原本時空,後來唐時在募兵上的身高要求近乎相同!唐時募兵,對從軍者的身高要求也正是五尺七寸。不過唐時的尺比當下稍長,一尺摺合後世的三十點六厘米,但大差不差,皆後世的一米七多點。
盜賊之屬、有油滑之氣者不要,曾為府兵的優先錄用,這三條也毋庸多言,前兩條當然是為了保證新兵錄用之後的軍紀、操練等事,本是盜賊、有油滑之氣的不好管束;後一條更不必多說,當過府兵的,具備優於常人的軍事素養,不僅李善道要,別部也都搶著要。
“成夥來投者,不要”這條,卻是為何?
按常理說之,成夥來投的,不應是更好麼?一次收一夥,這不省了很多事?
這麼考慮不為錯,但凡事有利有弊,一方面,省事誠然是省事了,可問題是,另一方面,他們既然已是“成夥”,則在入伍以後,必然抱團,這就亦不利於管束。
兩下權衡,弊大於利。
所以,李善道特地要求了這麼一條規定。
事實上,在制定招募新兵的標準上時,李善道原本還想多制定一條規定,便是“拖家帶口者不要”,後來在高曦的進言下,把這條規定他給取消了。
他想制定這條規定的初衷,是覺得“老營”不正規,哪有一支打仗的正規部隊,不管走到何處,成天帶著一個老營,跟著群婦孺老弱?不利於行軍的快速,也不利於戰鬥時的心無旁騖。
故此,他尋思著,是不是在這次新兵的招募上,凡拖家帶口者,一概不要?
高曦向他進言了三個反對的原因。
首先,高曦進言說,就算府兵,其實早前也是家屬隨營,後入到本朝,“先帝”,也就是楊堅對府兵制進行了改革,把府兵編入進了“戶貫”,亦即民戶後,“凡是軍人,可悉屬郡縣”、“墾田籍帳,一同編戶”,這才他們的家屬不用再一直跟著軍隊就食,有了他們各家自己的產業,——府兵是融合了鮮卑部族兵制和封建兵制而產生的一種兵制,之前屬於軍戶、兵戶。
再一個,有家屬從營的話,高曦以為,固對行軍、作戰有不利,然仍是那句話,凡事俱有利弊,卻也有好處,就是軍人的家屬們相當於是成為了人質,部隊的主將能夠以此更好地管理軍人,——是以,前代北周時,乃至鼓勵家屬從營,高曦頗讀過些書,還舉了曹操的例子,曹操也做過相似的事,不算是令家屬盡數從營,但曹操把兵士的家屬集在一起,置於一地,亦是對之進行統一的管理,也等同是把他部眾的家屬充作了便於他約束他的這些部眾的人質。
第三個是,高曦從眼下的客觀情況出發,向李善道分析說,於今來興洛倉取糧、投軍的百姓雖多,可招兵的“營頭”也多,李密營、翟讓營,有資格募兵的營頭,不下一二十個,一二十個營頭分這些有意願從軍的百姓,加上李善道又已定下了那麼幾條“嚴格的規定”,恐李善道營已是不太好能召到太多的新兵,則若再加上“拖家帶口者不要”此條,——來就食、投軍的百姓有幾個是孤身一人的?大多都是拖家帶口,那隻怕李善道營更召不到多少新兵了。
三個反對的原因,特別是最後一條,極有道理。
李善道幡然醒悟,從善如流,當即修正了自己的想法,於是取消了這條規定。
聽完侯友懷的回稟,李善道點頭,說道:“好,既都是按我要求的便好。今日天晚了,我就不去新兵營看今天招募到的新兵了,崇吾,你們組織下,明天一早我去看。”
每天的新兵招募結束後,李善道當天都會去新兵營,見見新才招募到的新兵,給他們些賞賜,這亦是李善道在這回的新兵招募中定下的規定,——當然,這條規定是規定他自己的。
侯友懷恭聲應諾。
“另外還有個事兒,剛才宴罷,我回來的時候,徐大郎與我說了句話,……醜奴,你擠眉弄眼作甚?”
高延霸趕忙收起嘴臉,咧嘴說道:“郎君,小奴不敢擠眉弄眼,小奴只是、只是……”
“只是什麼?”
高延霸說道:“郎君,徐大郎營,小奴前天跟著郎君去了一趟,哎喲喲,他那新兵營里人擠人,聽說單頭領等的新兵營中,愈是擠擁不動!就只前天一天,徐大郎說他就募到了四五百新兵!郎君,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