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用士攬民成事策(第2/3 頁)
因為時代的侷限,他早已明白,要想在這個時代成就一番事業,官紳、豪強,是他必須要借重的力量!或者更加直白點說,只有得到了官僚士紳、豪強大戶的支援,他才有成事的可能。
趙君德現尚未轉變觀念,亦不要緊,慢慢的,隨著勢力的發展,他應是自己就能轉變。
——又或者說,也許他自己,到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本身就已變成官紳的一員了!
,!
李善道和趙君德這簡短的一段對話,說服了趙君德。
同時,聽入魏徵、盛志的耳朵裡,兩人互相看了眼,俱看出了對方對李善道此番話的欣慰之情。魏徵沒有看錯人,李善道心懷大志,確實是一般的盜賊不能與他相比!
李善道取回魏徵的這四條建議,回到席上坐下,又把此四議細細看了一遍,笑與魏徵說道:“玄成,此四議,系你所獻,一事不勞二主,再下給諸縣的令,就仍勞你代筆吧!把你這四條建議,……不,後三條建議,你皆寫入令中,告未降之諸縣知曉!”
頓了下,沉吟稍頃,又說道,“不僅告知未降之諸縣;已降諸縣,玄成,你亦以郡府名義,將你這後三條之議,寫成公文,遣得力吏員,即日送至,令已降諸縣按此三議行之。第一,願留任之諸官吏,詳其姓名、資歷、年歲、籍貫等,匯總報來貴鄉;第二,各縣士紳,凡知名者,也報來貴鄉;第三,黎陽倉的糧,我已在調,數日後當到,糧到後,即賑魏縣等縣民!”
魏徵、盛志起身,兩人叉手為禮,恭敬地說道:“將軍英明!”
一句話冒到嘴邊,李善道說道:“再英明之主,亦需忠直之臣。玄成,我知你是骨鯁敢諫之士,自今而後,容我有錯處、不足處,望先生秉直而言。”
魏徵的能力很強,擅長的東西不少,文辭好、史學好、通經書、有謀略,書法也不錯,唯這“骨鯁敢諫”,饒以盛志與他同鄉,老交情了,“性子直”知他確有,然“敢諫”二字,在他身上,盛志卻也是少見,——最起碼,在元寶藏門下掌書記為客這段時日,魏徵是不以“敢諫”著名的。怎麼李善道忽然道出了這麼一句?盛志心中發奇,亦不敢問,扭視魏徵而已。
好個魏徵,眉毛微動,肅容答道:“徵以孤寒之門,蒲柳之姿,綿薄之才,幸蒙將軍不棄,以殊禮遇之,以厚恩待之,以股肱用之,敢不竭盡所能,為將軍效命!”
“玄成,你我相識說來不久,卻越來越投契,我忍不住又想寫一首詩,以贈先生矣!”
苦無詩才,李善道提筆,將“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此句,寫將下來,吹乾了墨,親手捧著,下到堂上,到魏徵身前,送給了他。
魏徵彎下腰,連道著“不敢”,恭恭敬敬地接住了。
像魏徵這樣的“政治人士”,厚待以收其心,固是必不可少,但比起表面文章,能夠給他充分施展才能、得展抱負的機會,對魏徵言之,卻最為重要。相比李善道的禮重、厚待,今日初次獻上四策,就被李善道痛快地完全採用,這實際上,才更令魏徵欣喜。——也無須多言。
……
再一次給未降諸縣的郡令,於次日分道送出。
下給魏縣等已降諸縣的郡令,亦於同時送出。
放糧賑民,充分地顯示了李善道的“仁義”;先後兩天,接連就把不降的魏縣、元城攻克,充分顯示了李善道部兵士的“善戰”。這才是真正的“恩威並施”。
“恩威並施”已足,魏徵那四條建議中的後三條,又給了各縣官吏、士紳、豪強優越的條件,這再又一道的郡令下到,未降的各縣,俱不再做觀望了,紛紛投降。
一個又一個的好訊息,不斷地傳報送來。
聊城降了、武水降了、臨黃降了、冠氏降了、堂邑降了、莘縣降了。
四五日間,未降諸縣,盡皆投降。
並依郡令,新降或此前已降之各縣,將本縣願留任的官吏的名單、本縣知名士紳的名單,等等,悉數奉送了來。願意留任的各縣的縣令長,隨著這些名單,也都來到了貴鄉拜見李善道。
連著幾天,李善道接見這些降官,好言撫慰,各給賞賜。
這日下午,堂邑縣長進見來到,李善道照例,請魏徵過來陪坐。
李良去了多時,回來稟報:“阿耶,玄成先生不在官廨,也不在宅裡,其家僕說他出城了。”
“出城了?何時出城了?我怎不知。”
李良說道:“玄成先生家僕說,他昨天就出城了,出城得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