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狡施計以友為餌(第1/5 頁)
安陽城外的阻障,已在李善道親率精銳北上殲滅武安郡兵的期間,被劉黑闥驅眾清除乾淨。
先是一二十個武安郡兵團校尉以上的俘虜,被押著繞著城轉了一圈。
接著,是縣城周邊鄉里的父老居然給賊兵奉獻羊酒。
又隨後,是百十個大嗓門的賊兵開始向城內大喊勸降書的內容。
南城樓上站著的裴叔仁等,大都相顧變色。
卻這裴叔仁,卻尚能保持鎮定,遙指城下李善道的大纛,說道:“李賊確有些計謀,然又能如何?我城中兵多糧足,隨便他攻,三月半年,他也攻不下來,此其一;武安郡兵也許是真的吃了敗仗,可袁通守並不見在俘中,則足見武安郡兵一定沒有傷筋動骨,稍待休整之後,袁通守必然就會再來馳援我城,此其二。所以,公等不必慌張,我安陽城猶穩如泰山!”
“賊兵底下來,恐怕就要攻城了。裴公,何策應對?”一人問道。
裴叔仁說道:“吾早已思慮周詳,有足保我安陽不失之御賊三策在此。”
“敢問裴公,是何三策?”
裴叔仁說道:“賊若攻城,首先定是先攻我城外兩營。‘守城先守野’。當下之計,需先保住我城外兩營不失。賊攻李大黃等兩營時,我城中務當援兵出戰。此策之一也。李大黃等皆我郡兵勇將,城外兩營且俱堅固,內有他們堅守,外有我城中援助。”他說到這裡,哼了一聲。
又一人問道:“敢問通守,哼什麼?”
“休說我安陽城矣,便我城外兩營,諒李賊就難以攻拔!”
又一人說道:“明公言之極是。敢問明公,第二策是何?”
“守城之術,要在於二。‘守野’是第一,‘攻守兼備’是第二。要想把我安陽城守住,只一味的防守抵禦,是不成的。我等在與城外兩營成犄角之勢,彼此配合守戰之同時,還須得積極籌備反擊。此策之二也。等到賊兵數攻李大黃等兩營而不下,其攻勢已鈍之時,我軍便要抓住時機,調精卒出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猛烈之反擊。如此一來,賊兵勢必會自亂陣腳。至斯時也,何止能將我城守住了,乘勢掩殺,一舉將其擊潰,亦非不能也!”
又一人問道:“裴公,此兩策都是高明之策。敢問裴公,第三策又是什麼?”
裴叔仁往城外大聲喊叫招降的那百十個賊兵處看了看,說道:“李賊善道小知兵法,使武安郡兵俘虜繞城、勸降等等,這都是他在對我城中使攻心之計。為保我士氣不墜,即日起,要對各部守卒不吝賞賜,勤加勉勵,並召聚城中士紳,共議御賊之法,此對策之三。”
裴叔仁的名氣沒有楊善會大,在用兵野戰的能力,也不如楊善會,然這幾年間,在郡中有王德仁、張升等各部賊兵橫行的情況下,他能把安陽縣城和郡中大多數的縣城守住,卻也足已可證明,他絕非一般的庸將可比。必須得承認,他的這三條應對之策,都是不錯的守城辦法。
眾吏聽完,交頭接耳片刻,俱皆以為然。
因為“武安郡兵大敗”,可能安陽縣城再無外援而產生的陰影,遂略被掃去。
裴叔仁注意到了眾吏情緒上的變化,進一步地鼓舞眾吏的信心,慨然地說道:“諸公!我安陽城,不是沒有被賊兵圍攻過。遠的不說,就近一兩年來,那王德仁已攻過我安陽幾次了?兩三次了吧?他所率賊眾最多的那一回,亦是引眾數萬,圍攻我安陽長達旬日之久,結果何如?他損兵折將,鎩羽而歸!王德仁打不下我安陽城,李善道也一樣不可能將我安陽城打下!”
王德仁的這個例子舉得好。
眾吏都是經歷過王德仁那幾次攻城的,紛紛接腔,皆道:“不錯!王賊打不下我城,李賊一樣也必不能!”
陰影被掃去了更多,眾吏心中,各都因此生起了能夠將安陽縣城守住的希望。
……
一如裴叔仁的預料。
各項攻心的措施使用過後。
李善道率部還回安陽城外的第二天,賊兵發起了對李大黃等城外兩營的攻勢。
城東的賊兵多,李善道的大纛也在城東,裴叔仁先登上了東城樓,觀望賊兵對城東營的進攻態勢,繼而轉到南城樓,再觀望賊兵對城南的李大黃營的進攻態勢。
很快,他得出了判斷。
賊兵的主攻方向是李大黃營。
便請了郡守在城東坐鎮,他自留在城南。
李大黃部的營地在城南護城河外靠西一點的位置,距離護城河大約兩裡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