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一章 急取河內意何圖(第3/3 頁)
魏徵說道:“郭長史是徐大將軍的幕府長史,此前只佔下武陽郡的時候,請他留鎮黎陽,自無不可,如今明公已得四郡,再留郭長史在黎陽就不太合適了,故明公想把他請來貴鄉,以便能更好地藉助其才,協助明公處理軍務。再一個,徐大將軍、魏公那邊,也好能使之安心。”
郭孝恪是李密任給徐世績的長史。
現今李善道已有四郡之地,於情於理,也確實是需要主動地把郭孝恪從黎陽請到貴鄉來了。
“明公思慮周詳,此慮甚是。”
魏徵笑著問道:“仲謐,你我剛在總管府分別,你就又來寒舍,是不是有話與僕說?”
“玄成,那我就直話直說了,明公雖已決意攻取河內,但我心中仍有些許疑慮。”
魏徵問道:“什麼疑慮?可是擔憂河內不易取麼?”
“非是憂此。明公用兵如神,行事素來穩健,既已決定要取河內,則對攻下河內,當即有成算在胸。玄成,我所憂者,察明公今急於取河內之意,恐非僅為取河內,或另有所圖啊!”
魏徵“哦”了聲,說道:“什麼所圖?”
“玄成!你我之間,座中又無旁人,你就不要裝糊塗了!為何非要在此時往取河內,明公的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啊,明公這分明是要與魏公爭河內啊!玄成,明公他、他,他究竟何圖?”
魏徵默然了稍頃,說道:“明公究竟何圖,明公亦未曾與僕說過,僕也不知。但是仲謐,明公今日在堂上說的一句話,或許可從中一窺其意。”
“何話?”
魏徵說道:“明公問我等,這洛陽城,魏公何時能夠打下。仲謐,這句問話,你還記得吧?”
“我當然記得。玄成,怎麼說從這句問話中,可窺明公之意?”
魏徵說道:“明公問這話時,僕回答的是,‘魏公暫時怕是難以攻下’。仲謐,你怎麼看?”
“確實是暫時難以攻下,……而且玄成,以我愚見,之前在只有龐玉、霍世舉等援兵的情況下,魏公已久攻洛陽不克,現又王世充等隋軍援兵各部,也都陸續已達洛陽城外,不樂觀地說,只怕還不僅僅是‘暫時’,這洛陽城,魏公十之八九,在今年年內都是打不下來了!”
魏徵說道:“仲謐,因洛陽之役,隋之關內精兵、河北精兵、河南精兵、江淮精兵,紛至洛陽,於今天下之形勢,是隋之兵馬,半集洛陽!王世充雖非如薛世雄,乃隋之宿將,然其人機詐多謀,堪為魏公強敵。莫說今年年內了,仲謐,依僕看,打到明年,洛陽,魏公也不見得能攻下。而趁此隋兵半集洛陽之機,所以明公得以馳騁武陽、魏郡諸郡,竇建德、羅藝得以得志於河北北部,杜伏威諸輩遂耀武於江淮,唐公李淵起於晉陽,現已在向長安進兵。
“仲謐,若把魏公部、洛陽和王世充等隋軍,比作兩頭猛虎的話,兩虎相爭,勢必兩傷。而又若把魏公部、洛陽和王世充等隋軍比作是河與蚌的話,則其餘的各地義軍便俱為漁翁,坐收其利。秦失其鹿,群雄競逐。先起者何人?後霸者何人?終究到底,得天下者又何人?”
先起的陳勝,後霸的項羽,得天下的劉邦。
于志寧聽出了魏徵話裡沒有明言的意思,大吃一驚,茶碗差點打翻,說道:“玄成,你何意!”
「23.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