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兵兩路向河內(第2/3 頁)
在河間郡等地,有何見聞?”
“回總管的話,在河間郡聽聞到的大事,計有兩件。一件是竇公打下了河間城後,河間郡丞王琮起初堅意不降,且因在攻河間城期間,竇公軍中部曲傷亡慘重,乃有軍將請竇公將其烹之,但竇公沒有聽從軍將的請求,反是優待王琮,王琮遂於日前降了竇公。一件是竇公帳下大將王伏寶,在半個月前,和屯據深澤的魏刀兒部打了一仗,魏刀兒部聽說吃了不小的虧。”
王伏寶,是竇建德帳下唯一一個,李善道沒有見過的大將。
上次李善道到樂壽時,王伏寶便已領兵駐在樂壽西邊的饒陽等地,以防魏刀兒部。
饒陽再往西,過了安平,就是深澤。安平、深澤皆屬博陵郡。
李善道問道:“我聞竇公近來遣兵分掠信都、渤海、上谷等郡,其進戰之況,現下何如?”
“回總管的話,多的小人也不知道,只是聽說,這幾個郡的大部或部分,都已被竇公佔據。”
李善道點了點頭,又問他說道:“你過河間郡時,竇公的部將沒有為難你吧?”
這漢子笑道:“非但沒有為難,竇公還專門派了一部兵馬,護送小人等過河間、平原郡地。”
“這趟差事,你辦得不錯。本該讓你多歇息歇息,但而下軍中缺馬,你好好休息幾天,休息過來勁兒後,便勞你再北上,再去幽州買馬吧。這次買馬,可酌量多買一點。”
這漢子應道:“為總管效力,怎敢怕苦!小人休息兩天,便就再北上幽州。”
“此次你再去買馬,可多帶上幾個行商同行,你把道路等等都教會與他們。這樣,往後買馬,就不必只辛苦你一人了。”李善道頓了下,顧令康三藏,“與他同行的行商,你來擇選。”
這漢子與康三藏同聲應諾。
此回買馬,只買了五百匹,抵達貴鄉的而且還不到五百匹,數量是少了點,但萬事開頭難,只要道路摸熟,買馬的途徑打通,那以後上等的良馬就能源源不絕。
高延霸在馬群裡挑了半晌,一匹適合他騎的馬都沒找到。
對比圍觀群馬的諸多將士的歡喜高興,他就有點垂頭喪氣了。
且也不必多說。
只說這四百多匹馬,李善道次日撥給了蕭裕、達奚神秀,令他兩人從中選合適做戰馬之用的,
這批馬的質量不錯,共選出了三百來匹。
選定後,沒有再選騎士,這三百來匹戰馬,盡數撥給了蕭裕,讓蕭裕分給他營中的精銳,從而可以達到一個精銳兩到三匹馬,這樣,更便於將來有可能的長途奔襲。
至於不合適的百餘匹,李善道早選下了牧馬地,便放入其中,先做畜牧。
不合適做戰馬的馬,並非全無用處,李善道打算等湊夠一定數目後,將這些馬撥給步卒營,長期的計劃是,將一營到數營的步卒轉變成騎馬步兵。
這些也不必多說。
兩天後,李密的令旨從洛口城傳到。
果如李善道等所預料,對李善道進取武安、河內此事,李密沒有反對。
不過也有李善道沒有料到的,即是李密雖然沒有發對,但在打河內這一仗上,李密調了兩部兵馬,說是“為卿佐助”,一部是劉德威部,一部是黃君漢部。
黃君漢毋庸多言,這個劉德威,是裴仁基的部將。
瞧了這兩個名字稍頃,李善道品咂出了點這兩個名字背後的事情。
一個是翟讓的人,一個是李密的人。
這兩個人選之選定,背後必定是經過了李密與翟讓的一番權衡與妥協。
李善道對李密加進來的這兩個人,不能說是很情願,但退一步說,也還算可以接受。
最起碼一則,黃君漢是老熟人了,李善道和他的關係還不錯;二則,劉德威雖是李密的人,可他不是李密的嫡系,是裴仁基的部將,是降從李密的隋將;三則,劉德威頗以幹略見稱,有勇武,早前他跟著裴仁基討伐淮左群盜時,曾手斬一部賊帥李青珪,李善道本有一點本部兵馬可能不太足夠的憂慮,現得他與黃君漢相助,對在短時間內攻克河內的把握,就能更大。
等待李密回旨的這兩天,之前沒有到貴鄉的民夫,相繼已到。
各項的戰前準備已經充足,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下,李善道便沒再延耽,即傳書召了劉黑闥、王君廓、慕容孝德、李君羨等從魏郡還回貴鄉,正式召開底下來的兩路用兵之軍議。
李君羨也已得了李密的回旨,允許他先相助李善道攻下武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