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敵情一再變如水(第1/2 頁)
八十六年前,時當北魏永熙元年。
那一年的閏三月二十九日,在韓陵山下發生了一場雙方兵力達到二十餘萬的激烈戰鬥。
戰鬥的一方是時為北魏大丞相、柱國大將軍、太師的高歡,一方是掌握著北魏實際統治權的爾朱兆等爾朱氏聯軍。高歡的兵力只有三萬步騎;爾朱氏聯軍,兵力號稱二十萬步騎。
高歡當時剛打下鄴城,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他沒有選擇在鄴城固守,而是率部出到韓陵山附近,列以圓陣,迎擊爾朱氏的聯軍,最終在步兵與騎兵的配合下,大敗了爾朱氏聯軍。
這一場戰鬥,對高歡也好、對爾朱氏也好,都具有著重大的意義。
高歡以此掌握了北魏的實權,並在兩年後,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至於爾朱兆等爾朱氏,有的在此戰後未久便被擒殺,有的投降了南梁,爾朱兆則在次年走投無路之下,自縊而死。
對於這一場決定了北魏命運、並奠基高歡後來所肇建之北齊政權的戰鬥,魏徵是相當熟悉的。
十六國、北朝時期的大小戰鬥,不知發生過多少!但韓陵山此戰,卻絕對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三萬對二十萬,取得了大勝。高歡出眾的膽略與高超的軍事才能在這一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李善道對這一場戰鬥,曾經做過詳細的瞭解和覆盤,以作學習。
因對此戰,他也很熟悉。
“韓陵山?玄成,你說李大黃的目的地可能是韓陵山?你是說?”李善道愕然說道。
魏徵說道:“劉將軍言之甚是。李大黃非膽怯之徒,而今我軍尚未至臨漳,他卻就領眾出城,西南而行,這確是有些古怪。西南方向,只有兩個地方可為他的目的地。一個是安陽,一個就是韓陵山。他若不是撤回安陽的話,則唯一剩下的可能,也許其目的地就是韓陵山了?”
劉黑闥、高延霸等都不知道在韓陵山這裡,曾發生過那麼一場激烈的大戰,故而,對李善道、魏徵的對話,他們皆茫然不解。
高曦、蕭裕卻都知道這場戰鬥。
蕭裕已經聽明白了魏徵的話意,他不敢置信地說道:“長史的意思是,李大黃這廝竟然有意想要效仿高歡,在韓陵山佈陣,與我軍野戰?這、這……,這不太可能吧!”
高曦也不敢置信,說道:“雖說我軍與李大黃部眾寡懸殊的形勢,與高歡迎擊爾朱兆等時的形勢相同,可他李大黃,難不成居然認為他可和高歡相比?退一步說,他即便是能與高歡相比,將軍卻絕非爾朱兆!他要真敢是此打算,將軍,李大黃這是在自尋死路!”
劉黑闥忍不住了,問道:“賢弟,你與長史、蕭高兩位將軍,到底在說甚麼?什麼韓陵山?”
就由魏徵代李善道,把高歡與爾朱兆等的韓陵山此戰,簡略地給劉黑闥等講說了一下。
劉黑闥聽完,哈哈大笑,說道:“賢弟,原來是這麼回事。要非聽長史說,俺還真不知韓陵山此處,曾打過這麼一場鏖戰。韓陵山此地,莫不是極為險峻?”
張升來過韓陵山,與劉黑闥介紹說道:“此山背洹水,平地突兀而起,遠眺望之,鬱鬱蔥蔥,氣象略有,但要說險峻的話,此山並不高,佔地也不大,稱不上險峻。”
“既不險峻,一座小山罷了,李大黃帶出城的又只一兩千步騎,以俺料之,他的目的地必非此山。”劉黑闥根據張升所說,做出了他的判斷,斷言說道。
李善道沉吟說道:“若非此山,那李大黃率部出城的僅存可能,就是他的確是要撤回安陽。”
劉黑闥又想了想,說道:“俺雖覺得他不是膽怯之輩,如果他是要撤回安陽的話,未免古怪。可於今觀之,西南方向也確是唯剩安陽一地,可為他的目的地。賢弟,也許他真是怕了咱了?”
陳敬兒一直沒怎麼說話,主要在聽諸人說。
就李大黃為何會於此際率部出城這件事,諸人討論到現在,也討論得差不多了。
他已得出了他的判斷,這時便呲牙一笑,說道:“怕了郎君,亦不足為奇。前幾天,李大黃欲援洹水時,還沒見識到郎君的用兵之能;現下不然了,我軍不到半日,在郎君的指揮下,就攻下了洹水,料之訊息傳到臨漳,這廝焉會不驚?驚而生懼,因棄城遁走,好像也很正常。”
李善道將手中直鞭,在安陽、臨漳兩縣上邊點了一點,將直鞭丟回到框中,嘿了聲,罵了句髒話,說道:“他媽的,這賊廝鳥,早不出城,晚不出城,咱們才剛議好明日攻臨漳的戰法,他率部出城,西南而遁了!咱們剛才這半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