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滿座俊彥候一人

第一百二十五章 滿座俊彥候一人(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亂世之梟雄崛起從司農官開始變強洛克王國:霸道牛姐愛上我!紫鸞記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狼人殺,天梯榜之戰我在甄嬛傳裡奮鬥快穿:我帶四哥暢遊小世界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每次穿越世界,我都有金手指!年代:我在塞罕壩植樹假如李蓮花可能天幕通古代:開局讓老祖宗們震怒三國:開局系統就跑路正德皇帝朱厚照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王者峽谷之兔身逆襲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舉世震驚,反叛者八號出現!

他們族兄弟三人居然均是崔琰之後,李善道就有點奇怪了。他不是不相信崔義玄兄弟的話,崔琰就是武城人,他們這一族,幾百年都在這兒住,說他們是崔琰的後代,李善道不疑;但于志寧明明介紹過了,崔龍藏、崔智藏是清河崔氏大房的後代,與崔義玄不屬一支,怎麼卻全都是崔琰的子孫便將此疑問了出來。

這一疑不問還好,一問出來,崔龍藏兄弟面色登時略變。

兄弟兩個互相看了眼,沒人出聲。

崔義玄沒什麼變化,依舊是語氣恭謹,給李善道解釋了一下。

卻崔琰的四世孫崔逞,歷仕前燕、前秦、翟魏、後燕、北魏五朝,苻堅敗亡後,還曾受過東晉的任職,有好幾個兒子,崔義玄這一支,是他長子崔禕的後裔;崔龍藏、崔智藏兄弟是他幼子崔諲的後裔。

崔禕的四世孫名崔溉,即崔義玄之父;崔諲有兩個曾孫,一個叫崔休,一個叫崔寅,崔休之後,號崔氏大房;崔寅之後,號崔氏小房。崔龍藏兄弟是崔休的曾孫。

這簡直把李善道聽的,如墜雲霧,這傳承譜系,實在複雜。

不過有兩點,他聽明白了,一個是,按崔義玄的譜系說法,他是崔琰的十世孫;再一個是,崔氏的南祖房、大房、小房這三房,都與崔逞有關係。

正好,對崔義玄兄弟的祖輩們,他所知道些事蹟的,也就是崔琰、崔逞兩人。

便順著此個話題,就崔琰、崔逞兩人,把自己所知的有關他倆的一些事,略作了些談論,好生地抬舉了下崔琰、崔逞,藉此二人,讚譽清河崔氏當真是世代清正,士林之楷模也。

崔琰無須多說,因清高被冤殺,至當下之際,每當被人提起,還令士人痛惜。

崔逞和崔琰相同,也是被賜死的。崔逞投北魏時,北魏剛建國,皇帝是道武帝拓跋珪。賜死他的原因是當時東晉的郗恢給拓跋珪的弟弟寫了封信,說“賢兄虎步中原”,拓跋珪以為此言悖君臣之體,便令崔逞等在回書中,貶稱東晉皇帝,以做報復。崔逞給用了“貴主”的尊稱。拓跋珪大怒,說“使汝貶其主以答,乃稱貴主,還不如稱賢兄”!就把崔逞賜死了。

卻這崔逞歷仕諸國,名聲很大,他之被賜死,與崔琰之死一樣,在當時也是一件大事,導致了原想投奔北魏的東晉宗室司馬休之等數十人轉投別國。拓跋珪為此,後來是十分的悔恨。

崔逞的故事,李善道不是前世知道的,是不久前,在和魏徵聊天時,聽魏徵說及的。

現聽現賣,這個時候就用上了。

武城張氏、房氏的名氣不如崔氏,比較有逸聞的也就是于志寧介紹張文煥時提到的“張大夫”。

“張大夫”,名張虔威,仕隋官至謁者大夫。

“拾囊不昧”者,有次他在路上撿到了囊,恐其主人求失,因令左右負之而行,之後數日,物主來認,他就把囊還給人家了。“慎數馬足”者,一次十幾個地方上的官吏同時謁見楊廣,楊廣問他,“其首立者為誰”謁者大夫,掌傳達等事,進謁的官吏,都已先見過,但張虔威仍是下殿,近處看了看,才回答是誰。楊廣便說,“卿為謁者大夫,而乃不識參見人,何也”他回答說,“臣非不識,但慮不審,所以不敢輕對。石建數馬足,蓋慎之至也”。

張虔威的這兩個故事,李善道就不曾聞知了,與崔義玄等誇過他崔氏一族後,乃問于志寧,他適所言之“拾囊不昧”云云,是何意思聽於志寧稟完這兩個故事,少不得的,又大大地誇讚了下張文煥一族的歷代簪纓,海內之望。

對房易從,可聊的話題就更多了,而且態度上,李善道也更親近。畢竟,李密的左長史房彥藻,家雖然在齊郡歷城,但其族也是出自清河房氏。就問了下房易從和房彥藻是何關係

清河房氏從西漢成帝時開始定居武城,至今已五六百年。漢末時有位名士叫房植,字伯武,號“天下規矩房伯武”,即其族裔。如前所述,後北魏、南燕時期,大約兩百多年前,有一支遷到了山東,是為房彥藻他們這一分支。兩下分開已久,房易從也有點說不明白。

李善道再又問了他,自己其實最為關心的房氏一人,便是房玄齡,問他認不認識。

認識,自然是不認識的,但房玄齡與房易從到底祖上同源,且房玄齡的父親,包括房玄齡自己都挺有名氣,他卻是知曉此人,恭謹回答李善道,說道:“玄齡其人,僕未嘗有見,然知其人也。其年十八,即舉進士,授羽騎尉,吏部侍郎高孝基能知人,嘗謂裴矩:‘僕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快穿女神帥炸天風生水起武大郎無限動物分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