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以破賊為功勞(第2/3 頁)
我郡後,未有便返武陽時,我等就已起疑,他是不是想要順勢將我郡攻陷昨天下官所得之軍報,‘李賊令王安賊部、堂邑之黎陽賊兵北上,與其會合,以將攻我清河縣城’,明府已知,這李賊他果然是打了借其大勝之威,順勢攻我清河之主意!
“王安雖已被下官擊滅,黎陽的賊兵卻還在不斷開向堂邑。下官若料之不差,或過不了多久,李賊可能就會來犯我清河縣城矣。明府,下官愚見,當下之計,須當早做完善之戰備!”
楊得道的笑容收起,他是從通守升遷為的太守,倒非一般的文官,亦知些兵事的。
他嗟嘆說道:“薛御衛向有我朝名將之譽,其帳下三萬步騎,悉燕趙之精卒也,卻怎也使人想不到,一夜之間而已,三萬精銳居然就灰飛煙滅,他本人也成了賊囚。”
說到痛心處,拍了下案几,說道,“既使至尊徵調諸路兵馬馳援洛陽,先殲巨賊李密,繼再擊剿定河北、河南諸賊之謀,尚未得開行,就已先挫銳氣;又使我河北郡縣,無不為之震動,李賊、竇賊及其餘諸賊,則賊焰因是高熾!”再次拍了下案几,“更且累我清河,有今日之危!”
說到這裡,已從最開始的“嗟嘆”,語氣神態變到了近乎咬牙切齒的“痛恨”。
“明府,薛御衛部已盡覆滅,這些話,說再多,對我城而下所面臨的情勢而言,亦無多益處。下官愚見,還是趕緊先把守城之策,給確定下來,方為當前最要緊之務。”楊善會說道。
楊得道恨恨地捶了下案几,不再多說怨惱薛世雄的話了,問楊善會:“通守可已有策”
“守城也者,只靠守,是萬萬守不住的,須得攻守兼備,才是上策。目前,我城的城防諸務,基本已經齊備,下官愚見,所缺不足者,是‘攻’之一道的準備,還做得不夠充足。”
楊得道說道:“攻之一道君有何高明之策,可做補充”
“現於下,我守卒在城外的營寨,只有城東北有一處。李賊現據漳南,若來攻我,定是從北而來,城東北的這處營寨,與城北牆成犄角,已堪夠用;然黎陽之賊兵再來,黎陽、堂邑在南,此部賊兵十之八九,就會駐在我城之南,下官愚見,因此在城南,也需急置營寨一處。”
楊得道以為然,點了點頭,說道:“通守此策,妥善之策也。”想了想,問道,“以通守之意,城南此營,駐兵多少為好以誰為將適宜”
“與城東北營一樣,亦駐步騎五百足矣。營將之任,下官以為,牛大眼可也。”
牛大眼,姓牛,大眼是他的小名。
此人本鄃縣縣卒,在楊善會為鄃縣令時,其就跟著楊善會打仗了,因為其勇猛敢戰,幾年中,楊善會步步高昇,他憑藉戰功,也一再升遷,早從一個縣卒,現是楊善會軍中的團校尉之一。
卻這牛大眼的驍勇,楊得道也是知道的。城外營相比城中,那肯定是要危險得多,所以負責城外營的營將,首要的兩個條件,就是勇悍和膽大,牛大眼這兩條都符合。楊得道乃無異議,說道:“牛大眼膽雄力勇,君帳下之頭號悍將也,用他領城南外營甚好,足可使你我放心。”
“明府,‘攻’之一道,急需補足,是其一。還有一件事,下官愚見,也需抓緊,多做補充。”
楊得道問道:“何事”
“就是糧秣了。李賊挾大敗薛御衛之威,其部賊兵計程車氣,一定不低,又黎陽倉現在他手中,糧他也不缺,則他此次若來犯我城,下官憂之,只怕會是曠日連月。城中現儲的糧秣,只可夠兵士食用旬月,不足夠用,下官以為,宜當立即募糧,至少要儲夠足半年所食之糧才可矣!”
楊得道一下犯了難,說道:“夠半年所食之糧通守,你又不是不知,郡中連年戰鬥,賊寇肆虐,百姓或死於賊難,或流離外逃,田地荒棄已久,就咱城中現有的這些儲糧,已是不斷地向各縣催要,才討得來的,儲存下的。再一下子催募夠半年所用之糧難以做到啊!”
對面右側首位坐著的人一直沒說話,在聽楊得道、楊善會對談,這時開口了,笑道:“通守未免過慮了吧李賊再其部士氣高漲,再是黎陽倉不缺糧,他還能成月、長達半年地圍我城張金稱其部數萬,作惡郡中多年,夠是可稱大賊了吧也從來沒有成月地圍過城!”
此人是清河郡丞。
一郡長吏中,郡丞的地位最低,權力也最小,且不掌軍事,是以兩楊說話時,郡丞多隻在聽。
但郡府募糧、儲糧,不僅是軍事的問題,主要是政務上的問題,楊得道卻是將此務劃給了郡丞負責,又是以,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