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聽說三州舉郡守(第1/2 頁)
一夜花香月明。
次日起來,李善道神清氣爽。
裹兒勉強支撐著身子,跪坐床邊,伺候著他穿好衣服。捏了下裹兒的小臉蛋,把她抱回床上,李善道調笑說道:“昨晚如我此回凱旋,水陸並進,苦了你了。時辰還早,你再多歇會兒。”
不歇也不行,裹兒兩腿發軟,便適才跪坐,已搖搖晃晃,紅撲撲的臉蛋含著羞意,應了聲諾。
出得門外,天高雲淡。
早有奴婢將飯食盛上,就在堂上,略吃了些,李善道令請魏徵等來見。
奴婢們收拾好,退出去後,一邊等魏徵等來,李善道一邊隨手拈起昨天收到的李密的那道令旨。便是“授李善道為魏州總管,督魏、衛、貝三州軍事;令李善道攻略魏郡”此旨。
……
這道令旨中所言到的“魏、衛、貝”三州,皆系楊堅在位時的行政地區之舊名。
魏州,大致即武陽郡;衛州,大致是汲郡;貝州,大致是清河郡。
如前所述,隋至今雖才建國三十多年,在行政區劃上,卻已有過兩次重大的變化。
一次是楊堅時。
東漢之後,到隋的歷朝各代,主要沿襲的俱是漢的“州郡縣”三級之行政區劃制度。
但東漢時,全國只有十三州,百餘郡國,卻在隋代周、滅陳,重新一統海內後,幾百年的戰亂動盪下來,天下已被劃分出了了兩百四十多個州、六百八十多個郡,而縣只有一千五百多個,有的郡甚至只轄一縣。這種情況下,郡這一級就相當於是形同虛設了。
於是,楊堅肇建隋後,廢天下諸郡,將存在了近六百年的州郡縣三級,簡化為了州縣兩級。
再一次是楊廣繼位後。
楊廣先是並省了部分的州,接著出於既是恢復古制,亦是藉此排除異己、打壓地方士族門閥、加強中央集權之目的,復改州為郡,恢復了秦時的郡縣兩級制度。
楊廣的這個改革,是在大業二年時開始推行,大業三年幹成的,今年是大業十三年,也就是說,楊廣“改州為郡”的此一改革,實行了才剛十年。——很多計程車民,包括一些的官吏在內,現在說起某郡時,時常還會習慣性地說起該郡的舊名,稱之為某州。這些且也不必多言。
只說楊廣在政治、軍事上的諸項改制,皆是為了加強皇權,他的改制,不大適合在戰亂時用。
故而,李密此前在一些方面,如爵位、武散官等的授拜,就仍沿用的還是楊堅時的那一套;而下到了需大力籠絡李善道,給他封官的時候,他就也仍是把楊堅時的那一套給拿出來了。
事實上,也不但是隻把這一套拿來籠絡李善道,給別的實力派,李密亦如此。
魏州等稱,是楊堅時的那一套;總管,也是楊堅時的那一套。
總管府制,和州名一樣,也已被楊廣廢止,且廢止的比改州為郡還早,大業元年就廢止了。
卻此總管府制,是隋繼承的北周之制。
從根本上講,之所以會有這一制度之出現,主要正是因為“州”的數量過多。
不算南陳,北周的州就有二百多個,這麼多的州,比東漢的郡國還多,中央怎麼管理?很不好進行有效地管理,不易駕馭。尤其邊疆、戰略要地等這些地方,就更需有一個能夠統一管理這片區域的軍政機構。因是就需要在“州”上邊,再加一級,便即有了總管府此制之設了。
總管府的權力很大,上承中央之令,下統數州、數十州的軍、民之政,類如東漢末年的州牧。
關於總管府的命名,相比州、郡、縣,雖然有一部分的總管府乃是較長時期的設定,但畢竟這個軍政機構,不是“州郡縣”這三級行政區域劃分中的一級,算是臨時設定的。
所以,總管府不像東漢時的十三州,各有固定的命名,一般來說,都是以總管府所駐在州的名字作為該總管府的專名;同時,任該總管府總管者,兼任駐在州的刺史。
也所以,李密在任李善道為“總管”的這道令旨中,任命給李善道的這個總管的“總管名”,是為“魏州總管”。如上所述,魏州即武陽郡之舊稱,亦即,指定了以武陽郡為其總管府所駐之地。至若“督魏、衛、貝三州軍事”,也無須多言了,把這三個州都給了他來進行統轄。
令旨除了這兩方面的重要內容外,還有幾個別的內容。
一個自然便是遵照慣例,任李善道兼魏州刺史。
一個是給了李善道“便宜行事”的權力。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