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還師武陽魏總管(第2/3 頁)
,崔義玄、張文煥、房易從、馬周等本郡人,分往各個裡坊,與各里坊計程車民見面,以面對面地安定其心。
第四是,那些願降的吏員,在經過甄別後,明天就讓他們返崗,協助處理城內的一應民事等;各里坊的裡魁等基層吏員,也由魏徵負責甄別,能用的繼續用,不能用的替換。
第五是,在縣內街上、各里坊,廣佈告示,安撫民心,明確我軍是義軍,保證不會侵害百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第六是,清查城中所有的商鋪和作坊,儘量保證城中百姓日常必需用品的供給。
第七是,修復城牆,填平城內壕溝等。
這幾條,有的是李善道提出的,有的是魏徵等建議的,每條下頭又各有一些細則,毋庸贅言。
已到傍晚。
李善道沒有留在城中,令李文相在城中坐鎮,他自便與魏徵等還城外大營。一干的降吏,也都被隨著帶出,今晚,魏徵將在營中挑選他們中仍可用者。楊得道等也被帶到營去。
前腳剛回到營中,後腳郭孝恪、趙君德就押著一將來稟,牛大眼營已被攻克。
被押此將,即是牛大眼。比之楊善會、張豎眼,牛大眼卻識時務得多,李善道部接連三天的攻城,他在他營中的望樓望得一清二楚,對李善道部的戰鬥力,服服帖帖,主動願降。
到第二天中午,各部的戰果、斬獲相繼報上。
就在下午,除掉駐守城內的以外,集合起各營部曲,李善道當眾,發下了給有功將士的賞賜。是李善道一向的作風,賞賜很豐厚。因而儘管還下著雨,各部的將士無不歡欣雀躍,少不的了,又是“萬歲”頻呼。“清河團”旗,授給了高延霸部。——李善道又制了面“清河攻堅團”和“清河尖刀團”的團旗,分別授給了陳蟲兒部和羅龍駒部。也算各部俱無怨言。
全軍休整了五天。
八月初一,雨停了。
李善道暫任李文相為清河郡通守,隨後,便劉黑闥為主將,李文相為副將,兩人統率其兩部,前往進攻還沒有投降的幾個縣。
楊得道已經給這幾個縣去過書信。
這幾個縣仍還未有投降,不外乎兩種可能。
一個是在猶豫,畢竟“降賊”的名頭不大好聽,不是每個隋官隋吏都像盧丞公,不用做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就肯願投降;一個是也許是像楊善會,“忠字當頭”。不論是兩種可能性的哪一個,劉黑闥、李文相兩人既能戰,又其兩部合計四五千眾,將之拿下,都不成問題。
經過這五天的安撫,清河縣城基本上已得到了安定。
數萬兵馬,人吃馬嚼,日耗甚大,李善道見雨停住,遂起了還師武陽、黎陽之意。
便又暫任崔義玄為清河郡丞,將清河政務暫且地委任與他,自則就在劉黑闥、李文相兵馬出後,亦統兵南還。——李文相和崔義玄能不能坐穩通守、郡丞的位置,還得等李密的令旨下來才知,不過以武陽郡官員任命的舊例來看,應是沒啥問題。
回武陽的路,依舊走的是水路並進。
沿著永濟渠,步騎走陸路,裝著糧食、軍械、繳獲等物的船走水路。
出了清河縣界,是臨清縣。
前時被楊善會消滅的王安部,原本就是活動在臨清縣境內。王安死在了楊善會親自率部的那次突襲中,他的部曲被殺了很多,剩下的逃散鄉野。聽說李善道打下了清河縣城,擒獲了楊善會,王安這些逃藏的舊部,有些趕來,投附李善道。李善道善加撫遇,擇其勇壯者留之。
臨清縣再南邊是清泉縣。
出清泉縣,即武陽郡的館陶縣。
館陶,是魏徵的家鄉。
兵行到此地,停駐了兩天。
李善道特去魏徵家裡看了看。在漳南縣時,劉黑闥衣錦還鄉,大大的得意了一番,同時收用了好些投附他的其族的子弟;魏徵其族仍在鄉中的子弟、親戚頗有之,李善道令魏徵可從其內擇優異、親近者,盡報上來,會一一給以任用。魏徵沒報太多,只選報了三四人。李善道將此三四人,根據魏徵的建議,悉闢為了清河郡的郡縣吏。——李善道本是打算把這幾人闢為武陽郡的郡縣吏,魏徵說他現兼武陽郡丞,其族人不宜在他手下為吏,便改到了清河郡去。
從館陶再啟程時,李密的令旨下到。正是徐世績已與李善道透過風的那道令旨:拜李善道為平棘縣公,令他清河若不易下,便不要再打清河,轉攻魏郡。
——卻這道令旨,為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