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古文解析: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第2/6 頁)
示。它提醒我們要關注陰陽的平衡,順應自然規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情志狀態,以維護身體健康。同時,也讓現代醫學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天然藥物和非藥物手段來輔助治療,體現了天然療法的重要價值。
三、古文2:
帝曰:餘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臟腑,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溪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裡,其信然乎。
岐伯對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髒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髒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中央生溼,溼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溼,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髒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溼傷肉,風勝溼,甘傷肉,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髒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髒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鹹,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四、對古文2:“陰陽應象大論”深度解析
人體與天地陰陽五行的奧秘——深度解析〈內經〉相關論述:
在古老的醫學智慧中,對於人體與天地自然的關係有著深邃而精妙的認知。帝與岐伯的這段對話,猶如一把鑰匙,開啟了理解人體奧秘的大門。
上古聖人對於人形的論述,不僅僅是對於人體結構的簡單描述,更是一種對於生命本質的探索。他們將人體的臟腑、經脈一一羅列,清晰地展現出人體內部複雜而有序的結構。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體現了古人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這一系列的關聯,彷彿是一幅生命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風在天空中舞動,化為木的生機,孕育出酸的滋味,滋養著肝臟的功能,進而影響到筋的柔韌和心的活力,同時也與眼睛的健康息息相關。這不僅是一種物質的轉化,更是一種能量的傳遞,體現了天地與人體之間的奇妙聯絡。
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這三個層面的描述,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多層次和多維度。玄,代表著深奧而神秘的力量;道,是人類遵循的規律和法則;化,則是物質的轉化和演變。這三者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生命的豐富內涵。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進一步揭示了生命的奇妙之處。五味的產生、智慧的開啟、精神的昇華,都與天地之間的能量流動息息相關。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髒為肝,這種對應關係,讓人體與天地之間形成了一種緊密的聯絡。風的靈動、木的生長、筋的堅韌、肝的疏洩,都在這一對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每一個細節都展現了生命的多姿多彩。蒼色的深沉、角音的高亢、呼聲的激昂、握力的變化、眼睛的敏銳、酸味的獨特、怒志的表達,共同構成了東方生命特徵的獨特風貌。
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這些相互制約的關係,揭示了生命的平衡之道。怒會對肝造成傷害,但悲可以抑制怒;風會影響筋的健康,但燥可以制衡風;酸過多會損傷筋,但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