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古文解析:方盛衰論篇第八十(第1/3 頁)
素問第80章 方盛衰論
古文:
雷公請問氣之多少,何者為逆,何者為從。黃帝荅曰: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是以氣多少逆皆為厥。問曰:有餘者厥耶。荅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氣上不下,頭痛巔疾,求陽不得,求陰不審,五部隔無徵,若居曠野,若伏空室,緜緜乎屬不滿日。是以少氣之厥,令人妄夢其極至迷。三陽絕,三陰微,是為少氣。是以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其時則夢見兵戰。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此皆五藏氣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合之五診,調之陰陽,以在經脈。
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脈動無常,散陰頗陽,脈脫不具,診無常行,診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師不卒,使術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持雌失雄,棄陰附陽,不知併合,診故不明,傳之後世,反論自章。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陰陽並交,至人之所行。陰陽並交者,陽氣先至,陰氣後至。是以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奇恆之勢乃六十首,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論,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是以切陰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學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後,故治不久。知醜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診道乃具,萬世不殆。起所有餘,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脈事因格。是以形弱氣虛,死。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
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轉神明,必清必淨,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脈動靜,循尺滑澀,寒溫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復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失條理,道甚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
一、七律詩:《周易哲學視角下的〈素問·第 80 章 方盛衰論〉深度解析》
陰陽易理蘊華章,素問方盛論短長。
卦象乾坤藏奧意,醫經氣血顯神光。
盛衰有道玄機悟,生死無常妙諦彰。
周易哲思參素問,岐黃智慧永流芳。
詮釋:
這首七律詩以《周易》哲學的視角,對《素問·第 80 章 方盛衰論》進行了深入解析。
詩中“陰陽易理蘊華章”表達了《周易》中陰陽變化的道理蘊含著豐富的內涵;“素問方盛論短長”指出了對《素問》中這一章的探討。“卦象乾坤藏奧意”說明《周易》的卦象,如乾卦和坤卦,隱藏著深奧的意義;“醫經氣血顯神光”則強調了《素問》中關於氣血的論述展現出神奇的光芒。“盛衰有道玄機悟”表示領悟到盛衰變化存在著規律和玄妙之處;“生死無常妙諦彰”揭示了生死變化無常的精妙道理。最後,“周易哲思參素問,岐黃智慧永流芳”表達了將《周易》的哲學思想與《素問》相結合,展現出中華傳統醫學的智慧將永遠流傳。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素問·第 80 章 方盛衰論〉深度解析》
在古老的醫學經典《素問·第 80 章 方盛衰論》中,蘊含著深刻的醫學智慧和哲理。透過與周易哲學的交融,我們能夠更深入地探索其中的奧秘。
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這一描述體現了陰陽的定位和變化規律。這種定位與周易中的陰陽方位觀念相呼應,暗示著人體生命活動與陰陽力量在不同方位上的表現和相互作用。
在“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中,我們看到了季節與陰陽的關聯。春夏陽氣旺盛,歸陽為生;秋冬陰氣漸盛,歸陰為生。這與周易中對四季變化和陰陽消長的理解相一致。同時,“氣多少逆皆為厥”的觀點,也反映了周易中關於平衡與失衡的理念。
“有餘者厥耶”的探討進一步揭示了人體氣血失衡所導致的病理狀態。“一上不下,寒厥到膝”等描述,形象地展現了陰陽失調所引發的疾病症狀。而“求陽不得,求陰不審”則強調了準確把握陰陽關係的重要性,這與周易中追求陰陽和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