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古文解析:五執行大論篇第六十七(第3/6 頁)
使地開裂,火氣過盛會使地堅固。
黃帝說:如何觀察天地的氣呢?岐伯說:天地之氣的勝復變化,在脈象上並不顯現。《脈法》說:天地的變化,不能從脈象上診斷,就是這個意思。黃帝說:間氣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隨氣所在的位置,在左右出現。黃帝說:如何預測呢?岐伯說:順應它的氣就調和,違背它的氣就生病,位置不當就生病,氣的位置更迭就生病,氣失去本位就危險,尺寸相反就死亡,陰陽相交就死亡。先確定當年的干支,以瞭解氣的情況,然後才能談論死生的順逆。
,!
黃帝說:寒暑燥溼風火,在人體中是如何結合的,它們對於萬物,是如何生化的呢?岐伯說:東方產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在天上是玄,在人身上是道,在地上是化。化生出五味,道生出智慧,玄生出神,化生出氣。神在天上是風,在地上是木,在人體上是筋,在氣上是柔,在五臟中是肝。它的性質是暄,它的德是和,它的用是動,它的色是蒼,它的化是榮,它的蟲是毛,它的政是散,它的令是宣發,它的變是摧拉,它的眚是隕,風能味是酸,它的志是怒。怒能傷肝,悲能勝怒,風能傷肝,燥能勝風,酸能傷筋,辛能勝酸。
南方產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在天上是熱,在地上是火,在人體上是脈,在氣上是息,在五臟中是心。它的性質是暑,它的德是顯,它的用是躁,它的色是赤,它的化是茂,它的蟲是羽,它的政是明,它的令是鬱蒸,它的變是炎爍,它的眚是燔焫,它的味是苦,它的志是喜。喜能傷心,恐能勝喜,熱能傷氣,寒能勝熱,苦能傷氣,鹹能勝苦。
中央產生溼,溼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在天上是溼,在地上是土,在人體上是肉,在氣上是充,在五臟中是脾。它的性質是靜兼,它的德是濡,它的用是化,它的色是黃,它的化是盈,它的蟲是倮。它的政是謐,它的令是雲雨,它的變動是注,它的眚是淫潰,它的味是甘,它的志是思。思能傷脾,怒能勝思,溼能傷肉,風能勝溼,甘能傷脾,酸能勝甘。
西方產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在天上是燥,在地上是金,在人體上是皮毛,在氣上是成,在五臟中是肺。它的性質是涼,它的德是清,它的用是固,它的色是白,它的化是斂,它的蟲是介,它的政是勁,它的令是霧露,它的變是肅殺,它的眚是蒼落,它的味是辛,它的志是憂。憂能傷肺,喜能勝憂,熱能傷皮毛,寒能勝熱,辛能傷皮毛,苦腎生骨髓北方產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在天上是寒,在地上是水,在人體上是骨,在氣上是堅,在五臟中是腎。它的性質是凜,它的德是寒,它的用是,它的色是黑,它的化是肅,它的蟲是鱗,它的政是靜,它的令是,它的變是凝冽,它的眚是冰雹,它的味是鹹,它的志是恐。恐能傷腎,思能勝恐,寒能傷血,燥能勝寒,鹹能傷血,甘能勝鹹。
節氣更替,各有不同的主時之氣,若氣候不按一定規律依次相代,就是反常的邪氣,若氣候正常,隨季節變化而依次相代的,就是正常的正氣。黃帝道:氣候的變化異常,會使人生病,這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如果氣相得就平安,不相得就生病。黃帝道:主歲之氣的變化異常又怎樣呢?岐伯說:歲運太過,則制約自己所剋制的氣,而反侮克自己的氣;歲運不及,則所剋制自己的氣,因缺乏制約而妄行,所相生的氣,也因缺乏資助而困弱。由於自己的不足而反侮克自己的,名曰“反侮”,自己的不足,反被剋制的氣所侵犯,名曰“勝”,由於制勝己之氣的妄行,而引起邪勝病變。黃帝道:講得好!
二、《天地陰陽,五運六氣——<素問>第 67 章<五執行大論>的周易哲學解析》
《素問·五執行大論》是中醫理論中的重要篇章,它探討了天地陰陽的變化規律以及五運六氣的執行機制。在這篇文章中,黃帝與岐伯的對話揭示了宇宙萬物的奧秘,而這些奧秘與周易哲學有著深刻的聯絡。透過運用周易哲學的原理,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五執行大論》所闡述的內容。
(一)天地陰陽的周易視角
在《五執行大論》中,岐伯提到“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這與周易哲學中“象數”的概念相契合。周易認為,宇宙萬物的變化可以透過象和數來表示,而象和數又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宇宙的基本規律。
在天地之間,陰陽二氣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種自然現象。正如《周易·繫辭上》所說:“一陰一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