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排雲掌(第2/2 頁)
家裡在世的武進士就有足足三個,其中年紀最大、已經致仕多年的陳子墨曾經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又拜侍讀學士,主持過多次文科武科的考試,門生故吏無數。
陳子墨致仕還鄉之後,便一直在努力經營家業,多次散下錢財,資助有潛力的寒門子弟,被無數北方武者敬仰。
但另一方面,有些百姓從他還鄉後就開始告他侵佔佔田、縱僕行兇……但是知縣換了四任,卻從來沒開過堂。
而丁家紡織作坊的棉花以前大多是由陳家提供的。
……
幾天後,厲陽縣陳家的宅院中。
陳家的新修的暉園裡,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大的宛如皇宮。
也曾經有人彈劾他們家這個暉園僭越禮制,但過去都被斐義首輔給壓了下去。
陳子墨坐在正廳中,皺眉說道:“林子峰不見了?”
眼前的管事點頭說道:“我們的人沒在青陽縣找到他,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陳子墨說道:“他不是去教訓楚齊光了嗎?立刻讓人去查,堂堂一個武舉人怎麼能說沒就沒?”
探討了一會林子峰的事情之後,陳家那管事又說道:“聽說吳家和道觀攪在一起,吃進了丁家的紡織作坊,還招了一批工匠和女工,恐怕想擠進來做棉布生意。”
陳家自己就有成片的紡織工坊,手下織布機五百個,算是北方棉布的大商家了,只不過因為質量、產量上都比不過南方,北方更因為天氣乾燥的原因有些技術問題沒解決,所以一直沒有擴大生產。
現在互市在即,有聽說吳家也要做紡織,陳子墨立刻就下令撒錢出去,擴大生產,再從江南招一批工匠來。
反正陳子墨看來……他們陳家有的是錢,砸也足夠砸得吳家虧本了,還能趁著互市大賺一筆。
……
另一邊的楚齊光正在丁家的紡織作坊裡檢視這個時代的紡機、織機。
如今天下的紡織品以江南為尊,一方面是氣候使然,不論溫度、溼度,南方都更適合織布,也更適合蠶絲。
但楚齊光不管這些,在他的想法中,他要的是最低端的棉布,要的不是質而是量。
所以他現在藉助了吳家和道觀的力量,召集了一幫紡織業的工匠,還有木匠、鐵匠一起來研究他畫出來的水力紡紗機和水力紡織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