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14章 農忙插秧,端午入城(第1/3 頁)
次日,衛允照常去書院上學,晚上回家吃過晚飯之後,便在後院指點小衛氏和丁健兩人制起了肥皂。
處於環境保護的想法,衛允讓丁健用陶土燒製了大量簡單的模具,丁健還特意去喊了徐家幾兄弟來幫忙,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在後院裡頭搭起了一個簡易的棚子。
又把那一日衛允壘的兩個簡易灶臺推到重新壘了一個新的灶臺,就壘在棚子底下,既可以防曬,還方便在下雨的時候開火。
肥皂的製作工藝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是小衛氏和丁健怕出錯,這才叫衛允在一旁看著,其實昨天看衛允做了一遍之後,兩人就已經學會了。
這一次夫妻兩個做出來量,比起前天衛允做的要多了將近一倍,依著衛允的囑咐,夫妻二人將每一天做出來的肥皂都打上了標籤,寫明瞭製作的日期。
接下來的半個月,夫妻兩人陷入了緊張的忙碌之中,每天要發定量的豆芽不說,還得製作肥皂,家裡頭剩下的那間廂房也差不多都要堆滿了。
小衛氏擔心做得太多到時候會賣不出去,衛允沒有多少,看著堆了差不多一廂房的肥皂,點了點頭,示意他們不用在繼續做下去了。
五月初一和初二,衛允請了兩天假,因為這兩天家裡頭要插秧了,如今衛家自己種的只有原先那六畝上等的水田。
本來小衛氏還不同意衛允請假,但被衛允一番義正言辭,大義凜然的大道理給說服了。
當時衛允是這麼說的:二姐,我讀書是為了考科舉,考科舉是為了做官,可我做官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造福蒼生,為百姓謀福祉,你說到時候我要是考中了進士,到地方去做父母官,可我卻連一些基本的田事都不知道,那我又有如何去管理治下的百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夫子也常常教導我們,要善於觀察,要知道農桑水利,要把自己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去。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二姐自小便如同母親一般,操持家中內外,如同母親一般,含辛茹苦的將我照顧長大,二姐送我讀書,教我做人的道理。
如今正是農忙時節,村裡頭哪家哪戶不是一家人都下地去了,您和姐夫若是忙的頭腳倒懸,我卻只在一旁幹看著!這讓我於心何忍!
到時候休說什麼科舉仕途了,便是讀書只怕我也沒了心思。”
衛允眨了眨眼,用哀求的目光看著小衛氏的眼睛,撒嬌似的道:“二姐,你就讓我去吧,左右我已經已家中農忙為由,向夫子告了假,難道二姐想讓弟弟我做一個言而無信之人?”
小衛氏被說的一愣一愣的,下意識的就點了頭,答應了衛允請假回家幫忙插秧。
一旁的丁健悄悄捂著嘴偷笑,等到小衛氏的視線落到他的身上之時,立馬又變成了那副憨厚的表情。
小衛氏瞪了他一眼,丁健就摸了摸腦袋,說:“允哥兒是個有主意的,許多事咱們既然不懂,那聽衛允的就是了。”
五月初一卯時初刻,天邊剛剛泛起一絲魚肚白,丁健便駕著牛車去城裡頭送豆芽了,衛允和小衛氏則是早飯都沒吃,直接先去了田裡,把已經長好了的秧苗一顆顆都拔了出來,用稻草紮成一捆一捆的。
等到把秧田裡密密麻麻的秧苗都拔了出來,紮成捆之後,姐弟兩人才拖著有些痠軟的疲憊的身體,回家吃早飯去了。
插秧也是個力氣活,腰一彎下去就是一輛盞茶,很是累人,所以吃的東西自然也要好一點。
小衛氏特意從村子裡的屠戶那裡買了四斤五花肉,中午的時候切上兩斤做紅燒肉,在配上噴香的大米飯,才是最愜意的。
再留兩斤晚上吃,如今農忙,地裡的活又多又重,若是不吃點好的,哪來的那麼多力氣下地幹活。
吃過早飯,丁健也駕著車從城裡頭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一個不怎麼好的訊息,從明日起每天只需要給醉仙居送二百斤的豆芽就夠了。
衛允倒是沒什麼,這個熱度下降的速度和他預計的出入不大,但小衛氏卻有些不舒服,一天少了一百斤,那就是少了一兩銀子的收入啊!
素來勤儉持家的小衛氏怎麼受得了這麼大的打擊。
就連插秧的時候也是一副懨懨的模樣,看上去沒精打采的。
前世的衛允是農村人,自小也是下過地,插過秧的,甚至還在那種老式的打穀桶裡頭給稻穀脫過粒。
插秧自然不在話下。
衛允覺得有些穿越小說就是騙人的,什麼古代人不知道插秧要整齊規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