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五帝傳承,夏商更替(求月票)(第1/2 頁)
之前說過,昊天和瑤池本是洪荒一處靈脈上的一對玉璧,吸收天地靈氣,日月精華,後來被鴻鈞老祖點化,成了鴻鈞老祖的童子。
再後來,那處靈脈中,再次有一塊玉璧化形而出,化作一名極其美麗的女子。
因為缺少鴻鈞老祖這樣的大能點化,這女子化形的時間比昊天和瑤池晚了不知道多久。
此時的昊天已經是天庭天帝了。
昊天高興不已,認這女子為妹妹,取名瑤姬。
昊天說起來,也是個可憐的人,因為是被點化而來,雖然是先天生靈,卻沒有依靠,沒有自己的族群,沒有幾個人真心對他,許多人因為他的身份都看不起他,唯一的靠山鴻鈞老祖也是高高在上,基本上對他不聞不問。
因此,昊天對於親情是十分看重的,如今終於有一個妹妹出世了,因此對於這個妹妹極為溺愛。
人皇軒轅,在位十五萬年,是三皇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他平定九黎部落的反叛,穩定人族內部,勵精圖治,功德甚大,在三皇中排第二。
十五萬年後,軒轅功德圓滿,將人皇之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孫子顓頊。
顓頊出生天生異象,驚到了剛好從這裡路過的廣成子,廣成子大喜過望,知道此人奇貨可居,便親自教導顓頊道法。
黃帝軒轅,即將退位,按照先賢的的方法,四處尋找後繼之人。
結果他發現自己的孫子頗為賢能,更有闡教準聖大能親自教導,於是將人皇之位禪讓給了他。
從此三皇時代結束,五帝時代開啟。
因為廣成子為帝師,顓頊因此專信闡教,上行下效,百姓們紛紛效仿,闡教終於得到了人族的少部分氣運。
黃帝在位時,因為內部動亂,多起征伐,百姓頗為疾苦,顓頊頒佈政法,安撫百姓,修生養息,又將諸多部落合併,加強教化,加強百姓之間的凝聚力,融合力。
又觀察天文地理,制定曆法,是為顓頊歷。
他觀測一年中與二十四宿的關係,確定太陽在一年中的周天行度、四時八節的運程和一年之計始於春的理念,將四時分別為仲春春分,仲夏夏至,仲秋秋分,仲冬冬至,初定一年為366天,以正月初一為一年之始。
顓頊在位八百餘年,功德圓滿,天降功德,成就準聖。
和三皇相比,五帝確實顯得太過寒磣,不但功德無法和三皇相比,連在位時間都只有三皇的一個零頭。
顓頊之後,傳位於帝嚳。
帝嚳本名姬俊,是軒轅的玄孫,五歲時受封為辛侯,十五歲輔佐叔父顓頊,顓頊退位之後,時年三十歲的姬俊繼承帝位,成為天下共主,以亳為都城,以木德為帝,號高辛氏。帝嚳明察秋毫,順從民意,為百姓著想,仁威兼施,提升自我,使天下人民信服。帝嚳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誠服的帝王。後訂立節氣,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深受百姓愛戴。
帝嚳在位五百餘年,退位之後將帝位傳給了唐堯。
唐堯在位是選賢舉能,完善政治,制定曆法,治理水患。
堯在位更短,只有兩百多年。
堯退位之後將帝位傳給了舜。
舜繼位時,洪荒的水患已經極為嚴重了,連國都都被大水淹沒,舜只好將都城遷到了虞。
舜苦於洪水氾濫,無人治理,便宣告天下,誰能治理洪水,徹底解決洪水的問題,他便將帝位傳給誰。
帝位的誘惑誰能忍得住,許多人紛紛躍躍欲試,前往治理洪水,然而毫無效果不說,反而丟掉了許多人命。
最後一個叫做鯀的人站了出來,他便是大禹的父親。
早年,鯀在外面玩耍時,曾有一隻九天玄鳥銜來一粒九天息壤,此物遇水可以化作萬里長堤,將大水堵住。
鯀的設想是先用九天息壤將大水堵在上游,然後徵調民夫,在下游疏通渠道,開墾河道,將洪水引入東海。
然而鯀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很殘酷,洪荒之中最不缺的就是洪水猛獸,洪水暴漲,水中的妖物便多了起來,它們將九天息壤化作的長堤破壞,讓積蓄不知多久的洪水從上游衝擊下來,淹沒了不知多少人族。
鯀也因此被舜處死。
大禹繼承先父遺志,接受治水的重任。
大禹細心觀察,發現父親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水中有妖族作祟。
大禹帶領人族修士,親自進入洪水中,和眾多妖物搏殺,最後將水中的妖物全部斬殺,再次用九天息壤擋住洪水,派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