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35)(第2/3 頁)
是暗中調動所有可以調查的力量,力求揭開權臣們的陰謀。
不久,他得知了一個震撼的訊息:權臣們正在籌備一次秘密集會,意圖在黑暗中拉攏更多的官員,以此來挑戰朱元璋的權威。這個訊息如同一塊巨石投進了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波瀾。
朱元璋決定親自出面,他命人偽裝成販夫走卒,混入權臣的圈子中,秘密潛入這場集會。在月色如水的夜晚,朱元璋化妝成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販,心中激盪著緊張的氣息。
在集會上,權臣們如同早已盤算好的戲劇角色,以各種方式相互謙讓,表面上嬉笑,實則暗中較量。朱元璋悄然觀察著,聽著他們不經意間流露出的真實意圖,目光如炬,豁然開朗。就在他越來越接近真相時,卻意外地引起了權臣的注意。
“你,小販,過來。”一個身材魁梧的權臣朝他招手,直勾勾的目光令朱元璋的心一緊。
朱元璋壓抑住心中的恐慌,面色如常,緩步走上前去。“下官小販,來此賣些農產品,不敢妄動。”
“你此來可是為了聽我們的好訊息?”他面前的權臣咧嘴一笑,兇狠的神色一覽無遺,“我們正在談論未來的走勢,你也大可參與。”
朱元璋微微一愣,卻在心底暗自叫苦。權臣顯然早已起疑,他的身份一旦暴露,絕無生路可逃。
“草民只是想著些許不值一提的小事,卻不敢妄議國事。”他努力平復心態,做好有所準備的態度。
旋即,眾權臣都將目光投向朱元璋,“你可知,若待於此,料你無幸。”他們嘴角勾起一抹嘲弄的微笑,讓朱元璋心底一寒。
正在此時,集會的門外,忽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接著就是喧鬧聲,朱元璋心中一凜,意識到事態可能失控,便當機立斷,決意在混亂中藉機而退。他趁勢掀開一旁的簾幕,快速逃離集會。
然而,朱元璋並未就此放棄。他秘密獲取的資訊以及目擊的情況,足以為他接下來行動的基礎。心中對這些權臣的嫉恨逐漸在醞釀,他暗下決心要揭露陰謀,剷除這一群野心勃勃的權臣。
返回皇宮後,朱元璋立馬召集了他的得力干將,分享這段時間獲得的資訊,這當中就包括李景的情報。
“李景所言並非空穴來風,那些權臣們早已在計劃如何掀翻這江山。”朱元璋意氣風發,毫不掩飾內心的憤慨。他手握權杖,神情堅定,“今天,我便要將這群權臣一一清除!”
為了進一步查證權臣們的真實意圖,朱元璋開始設下圈套,暗中安排侍衛去捕獲各權臣的身邊人,藉此探取更多的資訊。
時間一天天過去,權臣們也感覺到情況並非如自己所願,開始在暗中試探反制措施。不出朱元璋所料,這些權臣之間早已沒有了最初的默契與信任,彼此間開始相互猜忌,一場權力的博弈拉開了帷幕。每個人都在尋找機會,想要從另一個人身上獲取利益,同時又在恐懼著被背叛。
經過一段時間的密切觀察與收集情報,朱元璋終於抓住了一個關鍵時機。他決定將所有的權臣召集到大殿,如同一場決定生死的審判。在這個好訊息傳到權臣耳中時,眾人驚愕不已,互相對視,不知接下來會發生何事。
大殿之中,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威嚴十足。他盯著場中的權臣,目光如鷹,犀利異常。
“你們!”朱元璋的聲音鏗鏘有力,“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妄圖謀反,不可饒恕!”
權臣們面面相覷,心裡忐忑不安,然而,卻總有一人不甘示弱,站出來道:“陛下,您真是冤屈我們。我們不過是出於對國家的關心與愛護,怎能算是謀反?”
“關心與愛護?”朱元璋冷笑,“你們的舉動,盡皆為自己的私利!”
一番爭辯後,朱元璋開始剖析事態的發展,指名道姓地揭示了這些權臣如何暗中勾結。他告訴眾人,李景早已掌握了他們的陰謀,令大家瞠目結舌。
這時,劉伯溫臉上暗露惶恐的神情,他清楚,若再堅持辯解,後果將不堪設想。權臣們開始心慌意亂,紛紛表態,試圖推諉責任。然而,朱元璋的目光始終鎖定在劉伯溫身上,心中暗自權衡。
“若非你二人的私心,朕何至於此?”
大殿中的氣氛愈發緊張,權臣們的心頭都燃起了恐懼。終於有人忍不住打破沉默,怒罵道:“如此說來,恐怕不止我們一人,該問的也該問問聖上。”
朱元璋心下一緊,怒火中燒,他目光炯炯地盯著那名權臣,口氣低沉:“你在質疑朕的威信?”
眾人頓時噤聲,面面相覷,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