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熱鬧的大朝會(二)(第2/3 頁)
而出。貞觀年間的將領可沒有一個害怕打仗的,他們只怕沒仗打。
第一,戰場上殺敵滅國永遠是他們加官進爵,澤被子孫的最快途徑。
第二,一旦沒仗打了,全國的資源全部向文官傾斜,他們只能跟在後面喝點湯。哪個武將沒有一大家子要養活啊,沒點油水怎麼行?
等武將們表達完衷心,文官們又開始了,而且恰恰相反,全是反對的,一旦開戰他們也是要上戰場的,雖然不用衝殺在最前線,但是監軍啊,後勤也都是他們的活。
也不是說大唐的文官就怕死,他們怕死的不得其所,不能青史留名,只在史書上寥寥幾筆死於某某戰役中。
“啟稟陛下,吾皇仁慈之心燭照萬里,如今天下大定,實在不能再輕起戰亂,讓我大唐將士白白犧牲在沙場之上。陛下,三思。”中書侍郎岑文字出列說道。
“啟稟陛下,‘漢唐高祖在馬上得天下,而不在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海,怎能再逞雄心於一頭野獸呢?’微臣願意再次出使突厥,勸其退兵。”莒國公唐儉出列說道。
“啟稟陛下,我大唐的恩輝註定照耀四方,微臣懇請陛下效仿前朝義成公主派遣皇室公主,前往突厥皇城和親,造就翁婿之關係。友好鄰邦,共同發展。”起居郎褚遂良出列說道。
“啟稟陛下,微臣以為時下確實不能輕起戰爭,微臣以為我們可以一方面派遣莒國公出使突厥,另一方面派遣部隊協助安北都護府秦瓊將軍,死守木峽,石門兩關,抵擋突厥騎兵南下的腳步,突厥人久攻不下自然會退去,他們的糧草支撐不了長久戰的。”魏徵出列說道。
“放屁,我大唐的光輝是打出來,不是說出來的......”“胡說......”偌大的朝堂亂成一片。
御座上的李世民揉了揉被堂下吵的嗡嗡的腦袋,“好了,別爭論了,此事朕自有定奪,日後再議。”
“啟稟陛下,此事重大,十萬騎兵南下,安北都護府一萬守軍堅持不了兩個月,再者,不管是攻還是守,戰馬的問題拖不得啊,不能解決戰馬問題,我大唐騎兵戰鬥力將下降七成不止。微臣懇請陛下早日定奪。”兵部尚書李績說道。
“唐儉聽令,朕任你為大唐使者,出使突厥,隨從軍士百人,即刻啟程。”
“臣領旨。”
“劉政會聽令,朕命你戶部即刻計算兩萬玄甲軍出征的糧草事宜,不得有誤。”
“臣領旨。”
聽完李績的進言後,直接下了兩道命令。
李世民確實聽進去了李察的建議,不願再輕起戰爭,讓普通的大唐子民受苦。
而且剛才魏徵說的對,突厥騎兵的糧草支援不了他們長久作戰,只要防住了,突厥騎兵自然會退去。至於到底是主動進攻還是被動防禦,李世民還沒有想好。
“突厥的問題以後再議,現在請諸位愛卿移步殿外,看看朕怎麼解決戰馬的問題。”說完,李世民走下高臺,領著群臣向殿外走去。
殿外早已有五位侍衛牽著五匹戰馬在那裡等候。又寬又長的石板路上已被扔滿砂石和殘破的兵刃。
“眾愛卿,戰馬靡費是我大唐一項非常沉重的財政支出,戰馬退役主要在於馬蹄磨損,震裂,朕曾經也是帶兵打仗的將軍,知道戰馬對於我大唐將士的重要性,故此,朕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了解決戰馬靡費的解決辦法。”
李世民在群臣面前款款而談,我們的皇帝陛下真的不要臉的將發明馬蹄鐵的功勞安到了自己頭上。
“眾愛卿且先看著,來人,試驗開始。”
隨著李世民一聲令下。五匹戰馬在扔滿砂石,殘破的兵刃的石板路上極速來回飛奔著。諸大臣看的一頭霧水。皇帝陛下這是在幹什麼?讓戰馬在這模擬的戰場上飛奔有啥用?這本來就是戰馬的作用啊。
雖然群臣一頭霧水,但見皇帝沒有說話,也靜靜的站在一邊陪皇帝看著在這模擬戰場上賓士的戰馬。
等戰馬跑了二十幾個來回後,李世民大喊一聲:“停,讓戰馬躺下。眾愛卿且上前觀看。看看朕絞盡腦汁發明的馬蹄鐵。”
眾大臣上前圍觀,只見戰馬的馬蹄釘上四個半環形的鐵條,鐵條上能看出些許劃痕,但馬蹄一點傷都沒有,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看到目瞪口呆。
只要四個鐵片就解決了困擾天下將帥近千年的問題?這根本就無需考慮再蹄甲磨損的問題,一旦馬蹄鐵損壞,扔掉換新的就是。一年兩萬貫的軍費,這隻需要百貫就解決了?
眾大臣皆跪拜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