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8章 屯田策(第1/2 頁)
朝廷哪來的土地租賃給軍戶們耕種呢?
黑甲軍的那三十萬大軍每日除了日常的訓練之外,剩下的事情就是開荒,整整三十二萬四千軍士一起開荒,就連黑甲軍統領郭淅庭都親自下場,光著膀子,拿著鋤頭在地裡刨土。
整整半年多的時間,便開墾出來將近三百萬畝地,平均每人開墾了十畝地。
不得不說,軍中的能人確實多,有些甚至比當地衙門找來的老師傅還要厲害,做出的東西還要好。
而且大軍統一開墾出來的荒地十分規整,不像那些普通百姓們自己開墾的地,總有些不對稱的地方。
黑甲軍則是把井田制推行到了極致,橫是橫,縱是縱,一列一列的,十分規整,所以在挖水渠的時候也方便了不知多少。
而且為了方便耕種,黑甲軍的將士們還在田地的附近搭建起了簡易的房子,可以挖窯洞的地方就挖窯洞,不能挖窯洞的地方就建房子。
相較於南方而言,北地的地勢普遍的比較平坦,而且搭的還不是普通的泥土夯實的房子,而是青磚瓦房,青磚黑瓦也不用在外頭買,而是軍中的懂行的漢子們自己燒的。
三間瓦房,中間一間堂屋,兩邊都是廂房,房子的四周留有半畝左右的空地,待日後有人搬進去之後,便可以隨自己的心意圍成院子,搭建灶房浴房什麼的。
反正只要是條件稍微合適一點的地方,都被開墾了出來,而且還不是簡簡單單的把樹木雜草石頭給清理掉,把土地給整平這麼簡單。
在各地衙門官吏的配合之下,水利灌溉的工程也一併進行了,反正黑甲軍裡頭三十多萬個漢子閒著也是閒著,正好拿來用一用。
找水,引水,開挖水渠,蓄水池,打造安裝水車···········
等到了永安三年九月,秋收結束之後,軍戶們也開始陸陸續續的搬入黑甲軍建造的房子裡頭,一場曠日持久的移民屯田正式開始。
一開始山西和西蜀兩路的布政使還有些不樂意,就你陝西要屯田,要遷徙民眾,我們山西和蜀地就不要了?
蜀地也剛剛經歷了吐蕃的入侵,戰後的重建雖然在衛允的指揮下,在短短數月之內就見了起色,可事關自己的政績,西蜀的布政使豈會這麼容易就讓衛允把百姓遷至陝西。
山西挨著遼國,太原更是邊防重鎮,境內駐紮著將近二十萬的大軍,同樣也需要屯田養兵,衛允先是從他們那兒徵兵也就罷了,如今竟然還要把這些士卒們的家人也給弄去陝西。
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能忍,嬸嬸也忍不了。
山西和悉數的布政使直接回絕了衛允,半點商量的餘地都不留。
沒辦法,衛允只能寫奏摺回京城求助那位讓他在陝西變法改革,施行新政的官家了!
總不能什麼事情都讓衛允自己去做,永安帝就在汴京穩坐釣魚臺,等著收割最後的果實吧?這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用一句糙一點的比喻,你永安帝總不能既想讓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吧!
衛允在奏摺裡說的可是天花亂墜,把自己怎麼辛辛苦苦的改革屯田,改革軍戶制度,如何親自動手,帶領黑甲軍開墾荒地云云。
總之就是把自己的盡心盡力替官家辦差,絞盡腦汁想著改革舊制,施行新政的形象在永安帝的面前樹立起來,然後訴苦。
永安三年十月下旬,永安帝的密旨到了山西和西蜀布政使的桌上,讓他們二人全力配合衛允這個陝西布政使的新政,屯田養兵。
若是此法在陝西行之有效的話,日後便可推廣至山西和西蜀兩路,乃至大周剩下的十二路。
永安帝都下了旨了,雖然只是密旨,可山西和西蜀的布政使卻不敢陽奉陰違,只能是照辦,吩咐地下各州、各府、各縣的一應官員大開綠燈,支援陝西新出的軍戶屯田之法。
各地動員起來的時候已然是十一月了,距離新年只有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衛允直接下了命令,讓錦衣衛各地的衛所,錦衣衛運轉司,還有和運轉司合作的漕幫等民間組織,全力協助這一批遷移而來的軍戶前往陝西西北。
只一個月的時間,便遷徙了將近三十多萬的百姓,共計八萬九千六百七十二戶。
各州各縣的衙門開始全力的運轉,衙門之中能拿的出來的人基本上都拿了出來,全都用在了安置這批軍戶之上,可人數實在是太多,衙門的人手嚴重不足,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了。
儘管早已有了準備,可各州縣告急的公文還是頻頻送至通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