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05章 講述(第3/3 頁)
八歲入學,如今十歲,已然將千字文和百家姓都背熟了,只是字寫得一般般,勉強能夠入眼,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筆墨紙硯昂貴,便是最便宜的,對農家來說也是一大筆銀子。
前兩年家裡頭三個男孩兒同時進學,還有每年的束脩、逢年過節給傅秀才送去的節禮等等,花費都不算小。
再加上原身本身性子也有些跳脫,也是他這個年紀孩子的通病,什麼上樹掏鳥蛋,下河捉魚,田裡捉青蛙這些倒是順手的緊,可讓他坐那安安靜靜的練字讀書,頂多也就坐上個一個時辰左右,便再也靜不下心了。
不過原主的記憶力倒是不差,才一年多的時間,已經將千字文和百家姓背的差不多了,便是論語也背了不少。
注意,是背,而不是單純的學過。
如今俆章融合了兩個靈魂,記憶力還增強了許多,前兩日在家的時候晚上無事便默誦千字文和百家姓,早已經將兩本書記得滾瓜爛熟了,便是倒背也能如流了。
不過說起寫字嗎,便是後世的俆章也只是在小學的時候在學校裡頭拿過一次校內年紀書法比賽三等獎,寫出來的字只能說一筆一劃還算端正,之後卻有十多年沒有碰過筆了。
前兩日在家的時候俆章也試了一下,倒是比原身稍微強上一點,可那是寫拳頭大小的大字,若是將字寫小些,也比原身好不到那裡去。
不過握筆的姿勢,寫字的需要注意的東西這些,俆章卻瞭然於胸,只剩下實踐和時間的磨鍊了。
書塾是村口的一間大院,共有兩進的院子,前院是學塾,後院則是傅秀才和妻兒一家子居住的地方。
房子倒是和徐家一樣都是青磚黑瓦,不過院子和院牆卻遠比徐家要精緻的多,兩米多的高牆,牆上颳了白灰,院裡的地面也都鋪著青石板,屋子裡頭還都鋪著木質的地板,
正屋是徐秀才的書房和用來待客的地方,擺著不少精緻的物件兒,諸如花瓶呀,書畫呀,還有博古架,屏風等等。
東廂房才是俆章他們上學讀書的地方,牆體都被打通了,類似於一個長條形的教室,最北邊正中間的位置是徐秀才的長案,比下方的十多條長案擺的要高上不少。
西廂則是大通鋪和廚房浴房,是給那些家裡頭遠,寄宿在學塾裡頭的孩子們用的,廚子是傅秀才的一位廚娘,手藝一般。
似俆章他們這等住在自己家裡頭的,每年的束脩是兩貫錢,若是寄宿在學塾裡頭的,每年的束脩是三貫,飯錢另算,別看三貫很多,若是折算到每個月的話,其實算是實惠的了。
筆墨紙硯還有書籍什麼的都要學生自備,當然了,也可以花錢從徐秀才這裡買,價錢和鎮上的書鋪一樣,只是為了學生們方便,倒不是為了賺錢。
不過傅秀才這裡只賣千字文和百家姓,若是想買四書五經的話,還得自己去鎮上或者縣城裡頭買。
當然了,也可以從傅秀才這裡借書回去自己抄錄,傅秀才也不收費,只是筆墨紙硯都得自己準備,畢竟傅秀才雖然好心,卻也不是什麼錢多到沒地方花的暴發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