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 怎麼辦吧(第1/2 頁)
“此事,當為典型,令各處藩王戒,也為所有朕之子民戒!”
崇禎皇帝這話,意思就是要大張旗鼓地搞事,讓所有人都知道,並引以為戒!
對此,賀逢聖等人,自然沒有意見,反正是處罰潞王,順帶著嚇嚇其他藩王,他們很樂意看到。
就這麼地,在這次御前會議之後,兩個事情就公告天下了。
第一個事情,是有關鐵道司的事情,並且由各省上報待修建鐵路以及集資情況,有多少達到修築鐵路的要求就修多少條。
總體來說,就是鄉紳出錢,朝廷出力,共同修建鐵路。
而這個朝廷出力呢,主要是各地衛所改制的鐵道兵為修築主力,人力不夠,就由地方官府徵發當地百姓,管飯,飯錢由地方鄉紳出。總體而言,鐵道司主掌鐵路修建,戶部主官火車運營,所得利潤就按事先規定比例分成。
當然了,最開始的鐵路修建,肯定無法完美,比如說,多山,多河的地方,修築比較困難的,先不修,就修平原上容易修建的那些。
等再多一些經驗,技術再成熟,再去考慮山川河谷這些複雜地形的鐵路修築。為此,鐵道司這邊的五成利潤中,有一部分是要撥給科學院後續技術研發之用。
第二個公佈的事情,就是對於潞王的處罰了。在崇禎皇帝的授意之下,這個處罰就是大張旗鼓了,甚至比第一件事情,知道的人都多。
絕大部分人,不止平頭百姓,包括文官武將,對此都是幸災樂禍的多。
“該,聽說衛輝那邊的百姓,一個個都放鞭炮呢!”
“這些藩王,確實該治一治,修築的陵墓,比太祖的規格都高,這是反了天啊!要我說,直接定謀逆都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也是皇上念在都是龍子龍孫的面子上,並沒有定為謀逆,要不然就直接斬了,如今至少還能撿一條命,去鳳陽養老了!”
“可不是,當年的寧王不就伏誅了嘛!這潞王,已經是算走運了!”
“活該,誰讓他逾制的!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這麼明顯的事情,罪證確鑿的,竟然敢堂而皇之地逾制,這下好了吧,傻眼了吧!”
“……”
他們在幸災樂禍的同時,卻不知道,崇禎皇帝早就在那等著呢。
聽到各處傳來對潞王的訊息,都是肯定朝廷的做法,一個個不是幸災樂禍,就是義憤填膺,總之,對於潞王逾制的處罰,沒有人認為是有問題的。
於是,崇禎皇帝又一次召開內閣並六部九卿的文華殿會議,並且在事前,崇禎皇帝還找王承恩面授機宜。
這不,一開會,崇禎皇帝便對底下群臣說道:“諸卿,西廠這邊有事奏報,事關重大,因此召集諸卿議事!”
一聽是西廠奏報,頓時,所有文官心中都是一咯噔,估計不會是好事!
果然,聽到崇禎皇帝的開場白之後,司禮監掌印太監兼西廠提督王承恩便出列奏道:“萬歲爺,潞王之逾制,世人皆言朝廷律法之公正。然而,奴婢也收到潞王之申述,說天下之逾制,非其一人。如若只處置他一人,則有失朝廷律法之公正。”
“哦?”崇禎皇帝好像事先一點都不知道,聽了之後,頗為驚訝,當即喝問道:“還有何人逾制?朕絕不姑息!”
聽到這話,文華殿內這些官員,一個個全都傻眼了!
為什麼?
因為到明末這個時候,禮崩樂壞,那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了。
事實上,從明朝中葉開始,隨著經濟的發達,手裡有錢的,開始想著法子享受,不但導致明朝社會風氣的糜爛,也同樣讓他們視朝廷規定的禮制於無物,一點點地開始逾越。
比如衣著服飾的越禮逾制,朝廷從洪武年間開始對官民士庶服飾,從頭至足對衣服的衣料、顏色、式樣都有詳細的禮制規定。
對這些禮制,朝廷還以法律形式加以認定,強令所有臣民嚴格執行:“若違式唇用,有官杖一百,罷職不敘。無官者答五十,罪坐家長,工匠並答五十。“
結果呢,從明中葉開始,就屢屢有違禁,到了後來,更是男子服綿綺,女子飾金珠,是皆僭擬無涯,逾國家之禁也。
有記載,崇禎時,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浙江湖州府烏程縣“富貴家縱容僕隸,亦循巾履,新巧屢更“,服飾逾制至極。
除此之外,還有居宅的越禮逾制。這一次,處罰潞王最主要的一條,就是這個的。
明中葉以後,在建築住宅時,已在建築規格、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