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 公祭日(第2/2 頁)
厚,就不用說了,地位都會不一樣。
如此種種,京師中混吃等死之輩,被罵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讓他們滾去參軍,好歹有個戰死疆場這個死法,死後還能受朝廷祭奠,不枉來人世一趟。
沒辦法,能當大明忠烈的一個最簡單辦法,就是為國征戰而戰死疆場。其他形勢也有,但是不長江。
無形之中,前些年經常說得一句話,什麼好男不當兵,好女不嫁兵的,全都變成了是個男人就去當兵,要嫁就嫁給軍人的說法。
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從崇禎皇帝重建京營開始,就已經慢慢地有了改觀,一直到崇禎皇帝祭奠大明忠烈這事之後,便發生了質變。雖然是誇張了一點,不過大致上卻是差不多的!
文貴武輕,似乎已經不再是那麼明顯了!
很自然的,這祭奠大明忠烈的事情,還有崇禎皇帝的幾道旨意傳開之後,各地的軍隊士氣,頓時就一下暴漲。崇禎皇帝在軍中的威望,也一下提高了非常之多。
這個時候,誰要是想鼓動軍人造反,估計是腦子被門夾了!
……………………
在這個訊息還在從京師這邊往外擴散之時,江南這邊,特別是南京城這邊,已經在大動干戈了。
對於整頓地方的第三階段,也就是重新丈量土地,馬士英和東廠提督王德化以及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有不少的分歧,反對他們的蠻幹。
按照王德化和李若璉的意思,有那些隱戶提供的訊息,大概上也知道,糧田大概是屬於誰的,不屬於誰的,就按照掌握的這個資訊直接幹了就是,誰要有意見的,他們廠衛搞定;誰敢煽動民變的,手裡可都是有軍隊的,直接鎮壓,剛好又多了一批勞力!
但是馬士英不同意,說他們是代表皇帝,不是代表強盜,要是這麼蠻幹的話,皇帝的威望會受損,這是臣子的罪過。
他這麼把皇帝的名頭擺出來,不管是王德化還是李若璉,就不敢硬來了。他們不怕得罪地方鄉紳和勳貴,可是卻不敢給皇帝抹黑。
另外,不管是軍糧失火案,還是錦衣衛官船劫燒案,都沒有頭緒,讓王德化和李若璉也有點煩躁。
雖然說,他們大機率猜到,肯定是江南這邊的鄉紳和勳貴幹的,可是總不能把江南所有的鄉紳和勳貴都抓了,嚴刑拷打。
一種憋屈在他們的心中,彼此見面時,氣氛都有些不對了。
“你說吧,萬歲爺交代的事情,該怎麼做?”王德化就語氣不善地問馬士英道,“特別是南京這版,乃是整個江南整頓地方的重中之重,所有人都在看著。如今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是主辦官,倒是出個主意啊!”
事實上,能想的辦法,都已經想過,卻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面對王德化的質問,馬士英也有點心虛,只好便說道:“本官已經密奏皇上,說不定皇上會有好辦法的,我們且等等!”
又是搬出皇帝來,讓王德化想發火都發不出來。
他心中其實很明白,這種情況,還能有什麼辦法,只能以強權壓制,還能怎麼辦?
指鹿為馬,他們說啥就是啥,他們不服,也得給憋著,就只有這麼幹了!
倒是邊上的李若璉還冷靜一點,之前一直不說話,看他們兩人又說僵了,才開口說道:“那要不這樣,上次假報軍情,誇大賊勢,以掩蓋張獻忠所部賊軍突圍的那些地方官,我們去抓了總沒給皇上抹黑吧,嚴刑拷打之下,看看能不能查出什麼蛛絲馬跡?”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補充說道:“我就不信了,他們一起做出這等事情,背後會沒有什麼關聯!”
馬士英一聽這個話,倒沒什麼一見。這個事情,是廠衛的事情,廠衛這麼做,世人最多罵廠衛的兇殘,不會牽扯到他和皇帝。
王德化聽了之後,當即站起來說道:“這法子行,走吧,待這裡得憋死,好歹有個出氣的地方了!”
一聽他這話,馬士英便知道那幾個地方官要倒黴了。
他站起來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呢,忽然外面傳來急促地腳步聲,卻是一名親衛快步跑進來,向大堂上的幾位稟告道:“京師來了一隊錦衣衛,說是要見諸位大人!”
這肯定是皇帝的旨意到了,馬士英等人一聽,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
他們都猜出來,這肯定是皇帝對於馬士英的密奏有了回覆。只是不知道,皇帝的回覆會是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