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三策(第2/2 頁)
多爾袞的眉頭,還是沒有鬆開。
他是個聰明人,其實聽出了洪承疇的所有意思。
按照洪承疇的說法,如果短期內就會進行明清戰事的話,是有上中下三種策略。
第一種,洪承疇沒有明說,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還是和以前的那種打法一樣,那樣的話,很可能大清會敗,丟城失地,損耗兵力!
第二種,就是不硬打,而是游擊戰,儘量拖延時間,耗到明軍耗不下去為止。
這種戰法,風險也高,因為取決於雙方統帥的臨陣決斷,還有各自軍隊計程車氣等等。
就多爾袞自己的認知來看,明軍已經連續兩次大勝之下,這麼做的話,大清損失慘重的機會,也是不小的。
第三種,也是洪承疇最贊同的一種方法,就是誘敵深入,甚至可以放棄遼陽、盛京,只以騎軍騷擾明軍。
這種戰法,勝算就很大了。但是代價是,大清在物資的損失上也會很大。不過提前預備的話,損失也能降低一些。
比如說,先把物資往北方運,儲存到北方去。明軍打過來的話,最多是損失城池、糧田這些搬不走的。大清的生活,會變得更艱苦。
多爾袞心中明白,如果採用這種策略的話,他的威望其實還不夠,需要代善和其他親王全都同意,一起配合才可以做出這樣的行動。
這麼想了一會,他並沒有當場決斷,只是臉色肅穆地看向洪承疇,繼續問他道:“那中期策略呢?”
對於多爾袞的反應,其實是在洪承疇的意料之內,因此,他並沒有任何吃驚,聽到問話之後,馬上就回答道:“中期之策,就是基於明國不會馬上出兵攻打我大清,因此,我大清最為關鍵的是,增強大清的國力,這是根本!”
多爾袞一聽,非常感興趣,連忙問道:“如何增強大清的國力?”
其他事情,相對來說,都是細枝末節,只有國力強大了,其他事情做起來才會更順手。
這個道理,多爾袞心中很清楚,也看得明白。
要是換成多鐸或者豪格等人的話,那就未必能看得這麼遠了。
此時,洪承疇聽到多爾袞的問話,便馬上回答道:“國力無外乎人口和物資兩項,其中物資包括人口所需之衣食住行……”
多爾袞聽得很認真,一直在點頭。
“……人口要想能短時間內暴漲,正常是不可能的,唯有靠外來的人口補充。根據大清以往的習慣,奴才建議,需要加大對北方生女真的征討。”
這個事情,是建虜一直在做的事情。因此,多爾袞聽了,點點頭說道:“還有呢?”
他知道,洪承疇所指的,並不會以這個為主,因為這個事情,就算他不說,大清也是在做。
果然,就聽洪承疇接著說道:“朝鮮這邊的人口,也是大清需要的。剛好就奴才瞭解,朝鮮的百姓生活極其窮困,而他們的官紳國王等等,生活糜爛。因此,大清只要把朝鮮的官紳都滅了,分一點好處給朝鮮百姓,便能讓朝鮮百姓歸心,也是如此,才能讓大清在短時間內擁有能用的人口!”
說到這裡,他便馬上補充解釋道:“奴才在關內剿賊的時候,就見多了類似的事情。那些流賊不事生產,屢敗屢戰,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會搶關內的官紳以為己用,裹挾百姓,一點糧食吊著他們,就驅趕他們去攻城。”
“和流賊有點不同,也和大清對朝鮮以前的策略不同的是,我們大清需要朝鮮的人口,在短時間內擁有同心同德的人口,就不能光靠武力壓服,而是恩威並施。這一點,奴才一直覺得大清就做得很不錯!”
為什麼不少明軍軍卒戰鬥力是個渣,但是投降了建虜之後,戰鬥力卻是暴增,就因為建虜能做到恩威並施,賞罰分明。
對於這一點,洪承疇看得很清楚。此時的他,就建議用這類似的手段來控制朝鮮百姓,而不再只是藉助朝鮮的官僚來壓榨朝鮮而已!
這其中的區別如何,洪承疇相信,以多爾袞的精明,應該是能分辨出來的。
果然,多爾袞認真考慮了好長一會時間之後,點點頭問道:“那就長期來說,對策是如何?”
雖然沒有明確決定,但洪承疇卻知道,他心中是有數的。
因此,他並沒有追問多爾袞什麼,只是就多爾袞所問得長期策略,繼續講解了起來
最快,無彈窗閱讀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