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 交換(第2/2 頁)
地中海這邊的運河很快就要挖通,而盟軍的先決條件,就是不能讓明軍挖通運河,防止明國強大的艦隊進入地中海,因此,盟軍進攻的時間無法再拖。
崇禎二十九年一月中旬的時間,南北聯軍最終決定,發起對明國的進攻。
在這個時間點發起進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北線明軍的糧倉是伏爾加河流域,並且主要是在其東岸。而伏爾加河流域河流眾多,如果換成其他時間的話,大軍的行動,必然受到這些河流的限制。
但是,從當年的十一月份開始到次年的三月份,是伏爾加河流域的河流,自北向南逐漸冰封的時間,在一月份這個時候,基本上所有河流都被冰封。
因此,在這個時間段內,聯軍的大軍可以直接過河發起進攻,對於防禦方來說,就少了一個天然的防禦點。
北線盟軍這邊,一共是集結了二十五萬大軍,其中十萬騎軍,十五萬步軍,由各個國家抽調的最精銳軍卒所組成。北方主要是沙俄帝國和丹麥兩國向烏克蘭地區發起進攻。
正西方向,則主要是神聖羅馬帝國,瑞典以及波蘭和立陶宛聯邦組成的聯軍,向烏克蘭地區發起進攻。
南部方向,則是以奧斯曼帝國軍隊為主力,他的屬國以及東歐的其他小國為輔助,同樣向烏克蘭地區的明軍發起了進攻。
三個進攻方向,彼此以騎兵通訊,又離得不是太遠,浩浩蕩蕩,那叫一個威武。
烏克蘭地區的明軍發現這個情況之後,並沒有選擇抵抗,而是一路東撤,退往伏爾加河流域。
北線盟軍這邊,只是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光復了克里米亞汗國以及烏克蘭地區,一時之間,讓盟軍上下士氣一下高漲起來。
捷報傳到後方,更是引發歐洲貴族和奧斯曼帝國上層為之振奮,舉國同慶。宴會什麼的,各處都是。
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把明軍說得那麼嚇人,其實也就那樣!真要說起來,恐怕還不如當年的蒙古帝國呢!
不過,北方聯軍統帥部這邊,卻是沒有這麼樂觀。他們身為前線將領,自然是看到了,明軍這是主動後退,聯軍並沒有對明軍造成大規模殺傷,並且所佔領的地盤,都是沒有人的地方,那些原本生活在這裡的人,壓根就不在。
可以說,明國那邊,原本就只是把這些地方當作了前哨預警之所在。他們開墾出來的農田,興修的水利等等,全都在伏爾加河東岸。所有成為大明百姓的那些人,也都遷移到了那邊。
根據刺探來的訊息,如今伏爾加河的東邊,已經是個沒有城牆的大城了,聚集了很多人口,修建了很多房屋,農田更是一望無垠。
完全可以說,大明遠征軍到了東歐這邊的這幾年,就一直在經營那塊地方。
北方盟軍的這些將領得到結論,伏爾加河東岸才是明軍必守之地,等大軍到達那裡開始的戰事,才是真正的決戰。
不過不管怎麼樣,他們都不會向後方說明這些細節。對他們來說,收復失地,振奮己方士氣,本身就是沒錯的選擇。
只是,明軍的後退,讓盟軍的戰線拉長,增加了後勤的壓力。
不過,既然已經捷報傳回,就算後勤壓力加大,應該也能咬牙支援的!
就這麼的,北方陣線的盟軍,三股匯聚成一股,浩浩蕩蕩地,南北寬達十幾裡的排面,向東進發。並且騎軍護衛兩翼,不給明國騎軍有騷擾後方的機會。
等聯軍到達伏爾加河的時候,便是一場生死決戰。
這個時候,聯軍計程車氣,因為明軍的後退,也變得更高起來。甚至有不少人都開始想象,等到打敗了這裡的明軍,那麼明軍修建的那麼多房屋,開墾出來的那麼多良田,就是他們的戰利品了!
…………………………
與此同時,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以及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國家,外加一部分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也開始發起了中東之戰。
小書亭app
地中海上,從未有過的一幕上演了。
浩浩蕩蕩的運兵船隊,幾乎覆蓋了地中海的東海面。這個船隊數量之多,都讓盟軍軍卒計程車氣,在無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這麼多的軍隊,難不成還打不過明軍?
根據統帥部獲得的訊息,明國在運河那邊的軍隊,大概也就五萬左右。而聯軍的總兵力,更是達到了二十萬,相當於四個人對付一個明軍!
更不用說,因為北方盟軍的支援,這南方軍隊的火器,也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