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調查(第1/2 頁)
唐母和徐桂梅回去商量了一下,他們琢磨了一下。
交學費肯定是不行。
可是全交學費的話那可是不少錢,160戶每個人200塊。
那是好幾萬塊錢。
兩人一合計,準備到縣裡去告狀。
江志遠是村長,他居然收每戶村民的學費,這錢不就是明晃晃的中飽私囊。
倆人組織了四五十號人,第二天天沒亮就出發了。
徐桂梅親自寫了舉報信,他們一幫人還用家裡的白布用毛筆寫上了橫幅,“狀告無良村幹部,壓榨村民以權謀私。”
這事兒江林他們自然不知道。
畢竟昨天的160戶人家回去一合計,有的人願意聽唐母和徐桂梅的。
可有一些人不願意聽!
主要是現在事情的發展讓他們察覺到不對,有人琢磨了一下,這200塊錢掏就掏吧!
寧肯掏錢去學,總不能一直等著,再等下去,人家蘑菇都收了,他們這蘑菇都不一定能種上。
而且人人手裡都壓著罐頭廠的合同,罐頭廠可是跟他們確定好了時間。
四個月之後要交貨的。
眾人紛紛的跑來找江林交費學蘑菇,就這麼偷偷摸摸,有五六十戶人家居然都交了錢。
江林走的是正式程式,人家讓合作社的會計給每個人打了收學費的收條。
這筆錢收上來他就已經做了安排,畢竟合作社要執行規模現在是越來越大。
他準備在合作社建立一個專門的技術小組,攻克養蘑菇方面出現的病蟲害以及技術難題。
目前看起來養過蘑菇簡單,但是出現病蟲害的時候就沒那麼簡單。
所以提前得做準備。
組織一些有文化的年輕人在技術方面進行研究,搞科研,而他們沒有工資的話,誰有積極性啊?
所以這一批人就需要有錢養著,而這筆學費就可以抽出來一部分當做科研資金。
另外就是需要一批銷售人員,這銷售人員是為了開拓市場。
目前來說運輸方面不是難題,開拓市場方面自己提前已經談好了兩位老闆。
這兩位可是隔壁省裡批發市場的大佬,人家搞的就是蘑菇經營,這種鮮蘑菇在當地很有市場。
這可是當初李經理專門介紹給自己的人。
這兩位要的量也大,只要他們能運輸到當地城市,人家價格方面也沒啥問題。
銷售人員得開啟其他市場,在別人還沒有搞出這種規模之前,他們佔領市場以後,這個市場就很難被別人佔領。
這是為什麼需要銷售人員的緣故,畢竟蘑菇這種東西技術方面沒有啥難的。
人們都有這種習慣,尤其是別人幹啥掙錢一窩蜂的就上。
江林考慮到估計周邊村子搞不好一窩一窩的要向他們學。
所以提前得把市場鋪好,免得到時候大家都掙不到錢,他們往遠的地方送,近的地方完全可以留給周邊的村民。
這也是江林能夠把握的市場動脈。
主要是周邊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哪怕就是送到省城的批發市場去一個市場也吃不下這麼多。
一年900萬斤蘑菇,而且是鮮蘑菇,如果不考慮後續的各種加工的話,光是佔領當地的批發市場一個市絕對吃不下。
所以需要開發市場。
江林早就把這個打算好了,這個蘑菇種植合作社。
說白了就是給自己老爹展現他的功績的,可以讓老爹平步青雲,直接大鵬展翅9萬里。
自己這個當兒子的好好扶一扶,這個當爹的。
後續蘑菇合作社的事情自然就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
江林沒準備在這上面分一杯羹,主要是掙鄉親們的錢一方面顯得他黑心肝。
另外一方面就是江林志不在此,如果掙了這份錢,他就得一直操這個心。
可是如果不掙這個錢就沒有這個責任,他終究是要去上大學的。
村裡的有志年輕人完全可以擔負起這個責任。
也可以讓父親名正言順的拿這個功績上報去請功。
畢竟這個上面他們父子倆真的是無私奉獻。
江林哪裡知道有人已經去舉報他了,只能說是誤打誤撞,正好撞在一起。反而讓江林和江志遠乾淨的挑不出一點兒毛病。
而其他村的村長回去聽了自家技術員的彙報都來找江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