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夜闖臨泉洞(第1/2 頁)
回到家時,李二海看到了一屋子人。心裡老大不高興。
打小時起,家境一直不好,在村上經常受到各種歧視。東西兩旁鄰居總是想著法子佔自家的地,息事寧人的父母從不吭聲,但李二海看在眼裡,氣在心裡。
李二海分配到鎮政府工作,這個訊息就在村裡炸了鍋。
農村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誰家有當幹部的、誰家很富有、誰家男丁多、誰家在外面認識的人多,誰家就可以在村裡說得上話,走路可以橫著走,別人不敢有一丁點兒不敬。
現在,李二海竟然到了鎮裡上班,那還得了?
平時對李二海家不屑的人,覺得有必要巴結一下村裡的新貴。兩邊鄰居聽到訊息早已惴惴不安,趁著夜晚,偷偷地把佔著李二海家的那點地還了回去,他們怕受到已經是鎮幹部李二海的報復,決定早早過來和解,越早越好。
這一屋子人,來自村裡村外,竟然有多年不上門的遠房再遠房的親戚,早已八竿子打不著了。
真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好一幅人間冷暖自畫像。
李二海進來,匆匆地跟正在高談闊論的一幫人籠統地打了一個招呼,就又回到了院外。
此情此景,讓李二海感慨頗多,有一個念頭在心中升起:一定要出人頭地,一定要光宗耀祖。
不知不覺走到了村外,從後邊跑來一個後生。遠處就喊道:“二海哥,等等我。”
來的不是旁人,正是李二海在村裡的鐵桿哥們王正玉。
豐南村是個大村,但以王姓為主,李二海家在村裡是寡姓,這也是他家受到歧視的原因之一。
王正玉的父親王大奎做過村長,家中殷實,這王正玉從小就是個公子哥。在一幫玩童之中,說一不二,唯獨對李二海膜拜有加。在李二海面前,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二海哥,都到鎮裡當幹部了,咋不高興呀?”
“沒有不高興,就是有點看不慣那幫到我家裡沒事找事的人。”
“二海哥,我知道你是大學生,水平比我高,現在又當了幹部,就是我爸見到你也要讓二分。”
王正玉踢了一下路邊的茅草,繼續說:“不是我說你啊,哥,現在你畢業了,工作了,不是在學校裡了,到了社會,就要適應社會的環境,不能再使小性子嘍,我爸沒有去你家,但他讓我給你傳句話,你改變不了社會,那就要適應社會。”
李二海一直覺得王大奎是個人物,別看他只是下臺的村長,可大家都知道他和鎮裡關係不一般,基本都說得上話,所以,王大奎在村裡名望很高。
這次村裡人基本上都來了,只有他沒有來。這在李二海心裡,倒越是覺得他是個人物。
現在帶給自己的這句話,李二海年輕氣盛,不能接受,但他知道這是王大奎的好意,是他把自己多年做幹部的心得教給了自己。心裡還是感激不盡的,決定找個時間去拜訪一下王大奎。
不知不覺天都黑了,夜幕下的小山丘,格外的寧靜,偶爾傳來不知名的叫聲,讓人覺得有點恐怖的感覺,李二海還好,但王正玉有點毛骨悚然。
遠處有螢火閃動,李二海說:“正玉,那邊不是傳說有個臨泉洞嗎?從小就聽大人們叨叨一些怪事,從來沒有敢去,要不然今晚你跟我去探探?”
王正玉一聽,嚇得有點腿軟。但他從來不在李二海跟前認慫,牙一咬:“去就去,誰怕誰呀?”
二人深一腳淺一腳地朝那螢火處走去。
兩人找來松枝做了幾個火把,到了洞口處,王正玉先點了一個,伸出去照了照洞口。
洞口看上去很小,最多容一個人爬進去。被一些雜亂無章的草木遮蓋著。
李二海伸手一扒拉,竟然看到了一個石碑,上面依稀可以看到幾個字:外面盛世,裡面臨泉。
這附近沒有什麼泉水,但這個洞一直叫臨泉洞,原來這個碑文是洞名的出處。
這個泉是什麼泉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李二海想不通。
王正玉有點害怕,囁囁地說:“二海哥,要不我們回去吧。”
“回什麼回,我不想回去看到那幫閒人。既然都到了,一定要進去探個究竟。”說完,李二海毫不猶豫地扒開洞口的雜物,已經爬進去了。
王正玉沒辦法,硬著頭皮也跟了進來。
沒想到,洞口裡邊卻寬敞起來,可以直起身來行走。
李二海也點燃了一個火把,在前面小心翼翼地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