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捱了悶棍(第1/3 頁)
在這個世上,再長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只要有堅強的信心,平凡的人也會做出驚人的事業。
年輕的李二海,從一個山村娃已經蛻變成了堅定的跋涉者,在艱難與困境中奮力前行。
傑克的公司執行效率極高,簽約後僅兩週,五百萬美金的技改投入就到位了,一百臺培訓機器也運了過來。
按照約定,在廠子西片,馬上開工建設新廠房,幾百建築工人加班加點地趕進度,就連晚上,工地上也是燈火通明,熱火朝天。
培訓工作也在有序地進行,從來沒有見過電動機器的工人們都很新奇,也很緊張,害怕學不會。
但工人們學習的的熱情很高,再加上本就有縫紉的底子,克服了緊張的心理,很快都進入了狀態,一般只要培訓並實習四五天就結業了。只有少數年齡大的,一時還有點不入門,手腳跟不上。
李二海讓耿維成跟他們說,不要怕,慢慢來,熟能生巧,沒什麼大不了的。實在跟不上的,也不要緊,到時可以調到其它崗位。
人性化的管理,反而激起大家的學習熱情和工作積極性。最終沒有一個人掉隊。
新機器真是讓大家開了眼界,開關一開,那機器就嘩嘩直響,速度特快。看著功效提高了好多倍,他們都覺得這樣的嘩嘩聲特別悅耳。
私下裡都說,這洋鬼子真不簡單吶,怪不得能把生意做到我們國家來。
總部派來了一個工作小組,主要是中國僱員,這樣就不存在語言上的障礙。
雖然他們都是中國人,但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思路都是總部的作風,沒有一點含糊的。
由於他們的死板,經常會和廠裡原來的管理人員有不同意見,小摩擦不斷。
李二海早就預料到這個結果,一直加大對原領導班子的教育,要求大家改變觀念,與時俱進。
隨著磨合,兩方人馬逐漸開始融合,合作越來越愉快。
到了十二月底,新廠房已經建好,新機器也已全部安裝到位。舉行了簡單的入駐儀式,新廠區全面啟用。
全廠生產走上了正軌。
由於新機器的使用,工人們的產出大增,工資翻了幾倍,一個個成天喜笑顏開的,工作勁頭十足。
胡明春和耿維成很感慨,人人自覺,個個爭先,基本不需要管理,萬事都順理成章,井然有序。
工人們的自豪感倍增,早年那種驕傲的嘴臉又開始到處流露,引得社會上很多人羨慕嫉妒恨。
看著老二廠的人又開始吃香的喝辣的,不少人想方設法地想進廠子。
無數招呼打到了李二海這裡,有各種領導的條子,更有自己遠了十八輩的親戚,最讓李二海頭疼的,竟然還有未來老丈人王炳開的關係。
工廠的生產倒不需要煩了,現在卻被淹沒在這樣的人情關係中。
李二海很震驚,社會關係這張網真大,真密,真可怕!
縣裡唯一沒有打招呼的領導,只有季柱和趙愷,他們倆真是一心一意支援李二海的工作,努力維護這種來之不易的成果。
回到王妍處,李二海也不在狀態,頭腦一團糟,心神不定的。
王妍是局外人,她認為,這樣的事,要麼就開閘放水,有求必應。要麼就緊閉大門,誰都不進。
李二海苦笑:”開閘放水?哪能開呀,外邊現在是洪水。閉門?你爸都託我開後門了,咋個閉?“
王妍果斷地說:”你別聽我爸的,託他的人,早跟我們家沒什麼關係了,我爸只不過是放不下面子。這個事我去跟爸說,你別管了。“
李二海知道,這次無論如何都是要得罪人了,廠子又不是唐僧肉,豈能誰想吃都來。既然把我推到了廠長這個位置,我只能維護廠子的利益。
別人來了我不管,只要我在這個位置上,就不能亂來。
最後,李二海和班子成員集體研究決定,暫時凍結進人需求。將來如果需要進人,一律逢進必考,公平、公正、公開。
訊息一出,全廠職工都歡天喜地,每個人都慶幸來了個好廠長,維護了大家的利益。
訊息一出,好多打了招呼的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都生氣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不識好歹的東西,芝麻官脾氣倒不小,尾巴都翹上天了,哼,別得意,有你好果子吃的。
一次聚餐的時候,季柱和趙愷跟李二海開玩笑:“李二海啊,你現在是大紅大紫,卻是八面樹敵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