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眼光獨到,且一貫小心謹慎,老謀深算,所以多年來,他 都是魏忠賢和努爾哈赤最為害怕的敵人。 但在這一刻,他暴露出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大弱點——猶豫。 孫承宗是典型的謀略型統帥,他的處事習慣是如無把握,絕不應戰, 所以他到遼東幾年,收復無數失地,卻很少打仗。 而眼前的這一仗,他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他放棄。 無論這個決定正確與否,東林黨已再無希望。
希望已經斷絕,東林黨垮了,孫承宗走了,所謂關寧防線,已名存實 亡,時局已無希望。很快,努爾哈赤的鐵蹄,就會毫不費力地踩到這片土 地上。 沒有人想抵抗,也沒有人能抵抗,跑路,是唯一的選擇。 有一個人沒有跑。 他看著四散奔逃的人群,無法控制的混亂,說出了這樣的話: “我是寧前道,必與寧前共存亡!我絕不入關,就算只我一人,也要守 在此處(獨臥孤城),迎戰敵人!” 寧前道者,文官袁崇煥。 袁崇煥 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 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
因為在會面中,袁崇煥確定了一個秘訣,四年後,努爾哈赤就敗在了 這個秘訣之上。 離開京城之前,袁崇煥去拜見了熊廷弼。 熊廷弼當時剛回來,還沒進號子,袁崇煥上門的時候,他並未在意, 在他看來,這位袁處長,不過是前往遼東挨踹的另一個菜鳥。 所以他問: “你去遼東,有什麼辦法嗎?(操何策以往)” 袁崇煥思考片刻,回答: “主守,後戰。” 熊廷弼跳了起來,他興奮異常,因為他知道,眼前的這個人已經找到 了制勝的道路。 所謂主守後戰,就是先守再攻,說白了就是先讓人打,再打人。 這是句十分簡單的話。 真理往往都很簡單。
。。
第十九章 決心
努爾哈赤決定,要把眼前這座不聽話的城市,以及那個敢調侃他的無 名小卒徹底滅掉。 他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他已確知,這是一座孤城,在它的 前方和後方,沒有任何援軍,也不會有援軍,而在城中抵擋的,只是一名 不聽招呼的將領和一萬多孤立無援的明軍。 六年前,在薩爾滸,他用四萬多人,擊潰了明朝最為精銳的十二萬軍 隊,連在朝鮮打得日本人屁滾尿流的名將劉,也死在了他的手上。 現在,他率六萬精銳軍隊,一路所向披靡,來到了這座小城,面對著 僅一萬多人的守軍和一個叫袁崇煥的無名小卒。
勝負毫無懸念。 對於這一點,無論是努爾哈赤以及他手下的四大貝勒,還是明朝的高 第,甚至孫承宗,都持相同觀點。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 們的勇氣。 ——毛澤東 袁崇煥是相信光明的,因為在他的手中,有四種制勝的武器。 第一種武器叫死守,簡單說來就是死不出城,任你怎麼打,就不出去, 死也死在城裡。 雖然這個戰略比較,但很有效,你有六萬人,我只有一萬人,憑什 麼出去讓你打?有種你打進來,我就認輸。 他的第二種武器,叫紅夷大炮。
努爾哈赤不瞭解袁崇煥,袁崇煥卻很瞭解努爾哈赤,他早摸透了這招, 便組織了除奸隊,挨家挨戶查詢外來人口,遇到奸細立馬乾掉,並且派民 兵在城內站崗,預防奸細破壞。 死守、大炮、堅壁清野,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努爾哈赤手下的六 萬精兵,已經把寧遠團團圍住,突圍是沒有希望的,死守是沒有援兵的,即 使擊潰敵人,他們還會再來,又能支撐多久呢? 所以最終將他帶上勝利之路的,是最後一種武器。 這件武器,從一道命令開始。 佈置完防務後,袁崇煥叫來下屬,讓他立即到山海關,找到高第,向 他請求一件事。 這位部下清楚,這是去討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 快,才把兵撤回去,怎麼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無果,援兵是不會來的。” 袁崇煥鎮定地回答: “我要你去,不是討援兵的。” “請你轉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 “如發現任何自寧遠逃回計程車兵或將領,格殺勿論!” 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決心。 我沒有朝廷的支援,我沒有老師的指導,我沒有上級的援兵,我沒有 勝利的把握,我沒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我不會後退,我會堅守在這裡,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即使同歸於盡, 也絕不後退。 這就是我的決心。 所以在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戰爭即將開始之前,袁崇煥召集了他 的所有部下,在一片驚愕聲中,向他們跪拜。 他坦白地告訴所有人,不會有援兵,不會有幫手,寧遠已經被徹底拋 棄。 但是我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