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4/4 頁)
,您不能總由著哥哥胡來呀,他定不了主意,您也得拿個主意不是,否則拖下去只會越來越亂。”
楊氏又是一聲嘆息。
等到下衙時分,盛陽來接管沅,卻是和楊石瑞、管進、管洌一路來靖安侯府的。
“今早劉瑜說整頓軍屯,你要反對,李閣老為何攔你?”管進這個疑問憋了一天了,此時進了自家大門,終於對著舅兄楊石瑞問了出來。
楊石瑞笑容有些意味深長:“我終究是不及李閣老智謀。”
盛陽是知道今早這樁公案的。
早朝的時候,劉瑜異想天開提出整頓軍屯。
所謂軍屯,是本朝的軍政制度。百姓分為軍戶和普通戶籍,而對於軍戶,又分為有戰爭和沒戰爭兩種情況。有戰爭的時候,軍戶充軍打仗;沒有戰爭的時候,軍戶有自己的軍屯,耕田種地,收穫的糧食除了一部分上交給朝廷作為軍糧,剩下的還可以自給自足。
然而本朝建國已久,軍屯制度出現了很多問題。
土地都被軍官和皇親等人不斷吞併霸佔,軍戶的土地越來越少,糧食也越來越少,很多軍戶都陷入貧困。
劉瑜發現了這個問題,便公開表示,要清查土地,重新劃分,增加朝廷的軍糧收入,改善軍戶生活。
當然他本人如果做成了這件事,於他名聲上可是大大有利。
可是他忽視了整頓軍屯的難度。
“整頓軍屯的命令下達下去,接到這個燙手山芋的是知縣衙門。知縣衙門怎麼敢和都指揮使司鬥?這樣下去,劉瑜是在自掘墳墓。”盛陽一語道破關鍵。
知縣衙門才幾個人?那些霸佔軍屯的軍官和皇親又是什麼權勢地位?
兩者根本不能相鬥。
這樣壓迫下去,肯定會造成各方的強烈矛盾,到時候人們自然把矛頭對準最開始提議整頓軍屯的劉瑜。
管進恍然大悟:“所以你們都沒有反對劉瑜?”
“反對做什麼,反正他劉瑜也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不是為了朝廷國家。等他真撞了南牆,還是要我們收拾爛攤子。”楊石瑞被李西涯這麼一攔,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至於怎麼收拾,就看他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