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一邊,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國土安全部更是懷疑他的船隊曾向〃流氓國家〃運送違禁物資。秦宇對這些懷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前一種作法使他走鋼絲般地迴避掉種種打擊,後一種姿態使他在世界各地保持著神通廣大,八面玲瓏的公眾形象。
危險的特種海運不僅收入多多,從事也的都是〃急人所急〃的業務,所以還帶給秦宇豐富的人脈。尤其在是非不斷的中東地區,敢趟混水的秦宇贏得了許多人的交口稱讚。
靠特種航運業務佔住腳跟後,秦宇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酷愛冒險的天性卻又再次萌發出來,開始尋找下一個破土而出的縫隙,衝動之劇烈,似乎連他自己都抑制不住。一次,某個沙特超級富翁在私人宴會上對他說,你要是能夠把南極的冰山運過來,運多少我買多少。那本來是興頭上的玩笑話,秦宇卻留了心。從此就開始滿世界明查暗訪,尋找能夠搬運那些大塊頭冰山的能人。最初,他把目光投向西方大國,認為那裡的科技和海運事業都非常發達,這種尖端成果肯定只能從那裡尋到。結果全世界找了一圈後才發現,原來這樣的〃異人〃就在離自己不遠的地方默默無聞地生活著,鑽研著……
正文 第一章 第三節
砰!
真實的聲音還不及這個字讀上去響亮。葉輝只是遠遠地望見一團冰屑四散迸開,才確定蘇雲霞那邊已經完成了勘探爆破。這裡的風勢之大,超過了他來之前最大膽的想象。
這時,葉輝和江潤傑完成了第一工作段的任務,正縮在直升機裡吃飯。他們大口大口地吞著有熱量沒香氣的包裝食品。這些東西葉輝看了、聞了、嚼了,但最後也沒有完全鬧清包裝紙裡那灰不拉幾的一塊究竟都有什麼成份。由於不是美味,食物無法吸引葉輝的興趣。他一邊吃,一邊遠遠地望著蘇雲霞。
接近零汙染的南極空氣格外透明,令周圍的物體似乎都帶著一抹亮色。兩百米外的冰面上,蘇雲霞正帶著兩個選測隊員進行聲波勘探。在他們身邊,還有兩位金髮高鼻的白人在協助工作。他們來自阿根廷的〃七月十四日〃南極站,在這裡履行著〃獨立選測人〃的責任。純白的冰面上,人們穿著的紅色保溫服十分惹眼兒。
〃選測〃是BE公司冰山運輸業務的第一道程式。從南極大陸邊緣分裂出來的冰山何止成千上萬。它們大大小小,七零八碎地飄浮在上千萬平方公里的洋麵上。哪些冰山的位置和結構適於運輸,它們的水資源總量是多少?將來可以在冰山的什麼部位進行結構安裝?這些都要在工程開始前搞清楚。
〃選測〃的第一道工序交給由BE公司租用的海洋資源衛星。它們每天數次經過南極上空,同時跟蹤著近千個巨型冰山的運動狀態。這些巨型冰山中最〃古老〃的一批早在秦宇打它們主意之前就誕生了。不過,多數冰山與世無爭地徘徊在南極大陸近海區域裡。只有極少數衝破層層浮冰群,接近了可以進行運輸作業的南極外海。
接下來,BE的選測人員便要踏上它們的表面,採集一系列資料。這些資料裡,尤以〃原水量〃和〃冰山結構〃這兩部分內容最為重要。它們是一次冰山運輸業務能否開始的前提。〃原水量〃指待運冰山在被選定時包含的淡水總量。冰山並不是普通的冰,它們的胚胎是南極大陸深處千百年前的積雪。那些積雪在結冰時凝固了大量氣泡,所以,每塊冰山的平均比重各不相同,相差多達幾分之一,即使小數點後面三、四位上的誤差,算到最後也會是上千萬噸淡水的出入,對於買賣雙方來說都是馬虎不得的事情。這些由大自然切出來的藝術品又沒有明確的幾何形狀,於是還要反覆勘測,計算出它們的總體積。把這兩者相乘,才能得出可以寫在合同文字里的〃原水量〃。
冰山的結構則決定著運輸工作的技術可能性,它常常〃一票否決〃掉BE公司對某座冰山的開發慾望。巨型冰山要在大洋上航行,流體力學便是它們的通行證。形狀太過方正的只好放棄。此外,冰山的前身是南極大陸伸到海岸線外的冰舌。它們在成百上千年的運動中,彼此疊壓在一起,形成十分複雜的內部結構。不少冰山表面上看似堅實一體,裡面其實就象烙餅一樣分著層,在海流的衝擊和融化作用下極易解體。
葉輝在公司歷史陳列室中曾經讀到過一段背景介紹,說BE公司開業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世界上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不願意給他們提供保險服務。因為沒有人知道,這些冰山那小島般厚實的身體會不會行到半途忽然開裂,帶著億萬身價融化在大洋深處。BE公司起步的第二年,實力還不雄厚。當年運輸的第二座冰山由於選測時對結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