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竟然需要一分三十秒。
加速ìng能不盡如人意,主要就在“鯊魚”號的動力系統上。
雖然與“北卡羅來納”號一樣,“鯊魚”號使用的也是自然迴圈壓水反應堆,即一回路自然迴圈,不需要使用水泵,二回路里的冷卻水才用水泵驅動,但是“鯊魚”號的反應堆在自然迴圈工作狀態下,輸出功率僅為最大輸出功率的百分之二十,使其最大安靜航速僅為十六節。
由此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二回路開始工作之後,需要足夠長的預熱時間,才能達到最大輸出功率。
對潛艇來說,加速能力比最大速度更加重要。
因為潛艇具有很強的隱蔽ìng,潛艇之間的戰鬥往往是遭遇戰,所以接敵之前,潛艇得把隱秘活動放在首位。對核潛艇來說,降低自身噪聲是保證隱秘活動的首要因素,而航行速度越慢,潛艇的自噪聲就越低。接敵之後,潛艇必須竭力搶佔有利攻擊陣位,也就得儘快提高速度。
在潛艇的戰術ìng能中,加速能力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指標。
出於保密考慮,沒有國家會公佈潛艇的加速ìng能,公開的往往是最大速度、最大安全潛深等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資料。
只是在面對魚雷的時候,潛艇的加速能力就不值一提了。
不管潛艇有多先進,受排水量、外形結構、功重比等因素限制,加速能力都遠遠比不上同時代的反潛魚雷。比如48-7型魚雷,能在二十五秒之內從靜止加速到五十五節,而美軍機動能力最突出的“海狼”級攻擊核潛艇,至少需要四分三十秒,才能把從靜止加速到三十五節。
潛艇與反潛魚雷的關係,就像戰鬥機與對空導彈的關係。
只有在距離足夠遠的情況下,潛艇才能透過加速航行的方式避開魚雷,準確的說是在被魚雷擊中之前,離開魚雷的攻擊區域。
在距離不夠遠的時候,潛艇的加速能力再突出,也跑不過魚雷。
遭到兩條48-7攻擊,“鯊魚”號的逃逸舉動顯得軟弱無力。周渝生也沒打算逃出魚雷的攻擊範圍,他把希望寄託在了魚雷干擾彈身上。
施放魚雷干擾彈,絕對不是越早越好。
魚雷干擾彈分為兩鍾,一種是無源式,一種是有源式。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是否透過製造一個與本艇相似的聲學假目標欺騙魚雷。
按照施放方式,魚雷干擾彈又分為投擲式與拖拽式。前者由潛艇投放出去,透過製造大量氣泡干擾魚雷;一些較為先進的干擾彈還能製造出與本艇相似的氣泡幕牆,讓魚雷放棄本艇,攻擊氣泡幕牆。後者由潛艇拖拽,透過發出與本艇相似的噪聲、或者是製造氣泡幕牆來欺騙魚雷。
雖然拖拽式魚雷干擾彈更加先進,欺騙ìng也更強,但是與潛艇上的拖拽聲納有衝突,對潛艇與施放條件也有較高要求。
實戰中,只要潛艇在做劇烈機動,比如高速航行、急轉彎、急下潛等等,就不能使用拖拽式魚雷干擾彈,不然拖拽繩很有可能纏住螺旋槳、或者捲入噴è推進器。因為潛艇受到攻擊之後,往往會進行劇烈機動,設法規避魚雷,所以靠得上的,還是不那麼可靠的投擲式魚雷干擾彈。
周渝生沒有選擇上的難題,因為“鯊魚”號上只有投擲式魚雷干擾彈。
按計劃,“鯊魚”號將在完成此次任務,艇員進行整休的時候返回大連造船廠,安裝包括拖拽式自衛干擾系統在內的部分戰術增強裝備。等到中期大修,再把螺旋槳換成泵噴è推進器。到那個時候,“鯊魚”號完全達到設計指標。
使用投擲式魚雷干擾彈,必須把握好投放時機。
太早了不行,太晚了也不行。
太早了,干擾彈形成的氣泡幕牆不夠大,無法完全遮擋住潛艇,魚雷仍然能夠捕捉到潛艇。因為魚雷bī近氣泡幕牆還有一段時間,而氣泡會在海水中散開,所以等到魚雷bī近的時候,氣泡幕牆的密度大大降低,無法有效遮擋魚雷導引頭髮出的聲bō,也無法遮蔽潛艇發出的噪聲,從而喪失干擾能力。
太晚了,氣泡集中到一起,還沒來得及散開,魚雷就從氣泡幕牆中穿過。因為大部分反潛魚雷都有再搜尋能力,即在丟失目標後,自動啟動搜尋程式,尋找下一個攻擊目標,而潛艇就在氣泡幕牆後面,很容易被魚雷發現,所以干擾彈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反而讓潛艇lng費了寶貴的對抗時間。
應該在什麼時候施放干擾彈?沒有統一標準,完全靠艇長的經驗與直覺。
周渝生沒有實戰經驗,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