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部分(第3/4 頁)
也無法讓其直接轉向。
八十年後,人類就能超越外星文明嗎?
也許,存在這樣的可能,但是絕大部分科學家都不抱希望。
原因很簡單,在這八十年裡,人類文明在發展,外星文明也在發展,而且人類在八十年裡的科技進步根本追不上外星文明。
也就是說,八十年後,人類仍然是非常落後的文明。
結論就是,在與外星文明的戰爭中人類沒有取勝的可能。
既然勝不了,逃亡就是唯一的選擇。
要知道,這不像人類之間的戰爭,戰敗者會得到寬容,還有機會發展壯大。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文明之間,戰敗著就意味著徹底毀滅。說得簡單一些,宇宙文明之間的戰爭絕對是你死我活,沒有任何憐憫可講。再說得深入一些,根據陸雯與羅素提出的理論,那些在宇宙戰爭中曾經憐憫過對手的文明,都已消亡了,因為這種對外星文明的憐憫行為,最終必然導致本文明滅絕。
問題是,逃得掉嗎?
準確的說是有多少人能夠逃掉?
從理論上講,如果那個外星文明掌握了超過重力場理論的科技力量,也就肯定具備了超光速飛行的能力。雖然人類的物理學家還不大清楚在超光速之後會發生什麼情況因為沒有任何這方面的理論,而重力場理論已經從根本上否定了超光速與時間逆轉的關係,即超光速飛行不會導致時間倒退。但是有一點非常明確,即超光速技術,能夠使外星文明在極短的時間內到達太陽系。
結果就是,人類文明連逃亡的機會都沒有。
顯然,逃亡派能夠指望的,就是外星文明還沒有掌握超光速技術,因此人類文明至少還有八十年的時間為逃亡做準備,而且人類文明掌握的宇航技術至少能夠確保外星文明永遠也追不上逃亡者。
事實上,這也正是逃亡派與戰爭派共同的理論基礎,即外星文明與人類文明處在相同的技術層面上,沒有理論上的差距,只是外星文明更早的掌握了重力場理論,因此在實踐運用上超過了人類。
關鍵問題就是有多少人能夠逃出太陽系?
要知道,到這個時候,人類的人口總量已經突破了五千億,而且正在以每天數億的速度增長。
結論是非常悲觀的。
在接下來的八十年內,就算停止一切非必要的經濟活動,集中全人類的力量,建造用來逃亡的飛船,在未來八十年內,也最多隻能讓不到十億人逃離太陽系,相當於只有百分之零點二的人能夠逃走。
如果把未來八十年裡的人口增長數量算上的話,能夠逃走的還不到總人口的千分之一。
就算是千分之一,這也是非常悲觀的結果。
要知道,每一個人都希望做一千個人中的那一個幸運兒,沒有任何人願意留下來等待死亡宣判。
由此產生的,絕對是籠罩在整個人類頭頂上的絕望情緒。
當時,爆發了席捲全球的自我毀滅浪潮,其規模是一百多年前、月球大發現之後發生的自殺浪潮的上萬倍。
根據非官方統計資料,僅僅在十年之內,就有近一百億人自我毀滅。
也就在這個時候,戰爭派出現了。
戰爭派的核心觀點,其餘與逃亡派完全一樣,即外星文明與人類處在同一個層面上,沒有無法克服的科技優勢因此只要人類文明把握住未來八十年,就能在第一場宇宙戰爭中取得勝利。
當然,前提是,人類文明必須高度統一。
也就在這個時候,宇宙人類與地球人類分道揚鑣,宇宙人類政府宣告成立,並且以迎戰外星文明為己任。
相反,當時的地球人類,依然由逃亡派掌控著。
因為在資源分配上存在巨大的分歧,即宇宙人類主張全力備戰,把所有資源都用在與戰爭有關的軍事專案還是,而地球人類則主張全力逃亡,把所有資源都拿來建造用於逃亡的宇宙飛船,所以在宇宙人類誕生初期,人類的兩大組成部分就差點爆發戰爭。名義上,是地球人類不允許宇宙人類獨立。實際上,則是兩大人類政治體在資源上產生了矛盾,為了爭奪資源而拔刀相見。
從某種意義上講,當時宇宙人類根本沒有勝算。
要知道,在五千億人中,只有大約十億是宇宙人類,另外的全是地球人類。至少按照居住地來劃分的話,是這個比例。
有趣的是,最終在這場鬥爭中取勝的卻是宇宙人類。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宇宙人類威脅要摧毀所有宇航設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