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部分(第1/4 頁)
在公民素質普遍提高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公民認識到,正是養育的後代不夠,才引發瞭如此多的社會問題。
結果就是,在公民產生了自覺認識之後,人口大爆發就到來了。
這個大爆發,到底有多大呢?
根據中國官方記錄,在大戰結束後的二十年裡,中國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在減掉了人均壽命延長等因素之後,基本上每一對中國夫婦都養育了三到四個子女,超過了養育兩到三個子女的正常值。
當時,很多人對此非常擔心,認為人口迅速膨脹,將引發災難性後果。
要知道,在大約一百年前,中國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而導致的人口災難,使中國在隨後五十年裡遇到了很多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只是,今非昔比,一百年前的事情,絕對不會重演。
最關鍵的就是,社會平均生產力的提高速度,遠遠超過了國民的消費增長速度,社會財富的積累速度超過了人口的增長速度。也就是說,即便人口大爆發,中國所生產的社會財富仍然足夠供養所有人。
到了二十一世紀末,中國的人口總量已經突破五十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
這就相當於,在大戰結束後的四十多年裡,中國人口增長了差不多五倍!
事實上,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還不是最快的。
在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人口由七億降到了六億,而到二十一世紀末,美國的人口已經接近五十億,成為了僅次於中國的第二人口大國,其增長幅度在七倍以上,增長速度比中國快了百分之四十。
要知道,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全球人口還不到五十億。即便在全球自然災害爆發之前,全球人口也就在一百億左右。結果,到二十一世紀末的時候,僅中國與美國的人口總量就達到了一百億。
當時,全球人口是多少呢?
排名第三的是印度、有四十億人,第四的是歐洲聯邦、有三十二億人,第三的是澳大利亞、有二十八億人,第四是墨西哥、有二十二億人,第五是巴西、有十八億人,第六是俄羅斯、有十七億人,第七是巴基斯坦、有十六億人,第八是印度尼西亞、有十五億人,第九是南非、有十三億人,第十是阿根廷、有十二億人,第十一是馬來西亞、有十二億人,第十二是越南、有十二億人,第十三是朝鮮、有十億人。也就是說,當時世界上排名前十五位的國家的人口都超過了十億,而且在統計的時候省去了零頭。如果算上其他國家,全球人口總量超過了三百億。
也就是說,地球的人口總量在二十一世紀的最後幾年裡,增長了五倍多。
由妣可見,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實際上低於全球平均增長速度。
當然,人口大爆發,基本上發生在發達國家,特別是以中國為首的二十國集團。在一些欠發達國家,人口增長速度並不是很快,而一些極端落後的國家,反而出現了人口減少的情況。比如在非洲,最落後的五個國家的人口就沒有增長,而是在四十多年間,大約減少了百分之二十。當然,也不是純粹減少,而是這些國家的大量居民流入相鄰國家,帶動了其他國家人口大幅度增長。
顯然,導致人口大爆發的主因,就是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生產的社會財富能夠供養更多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口大爆發,也正是宇宙大開發的基礎。
要知道,在宇宙大開發的時代,最缺乏的就是人力。根據非官方統計,到二十一世紀最後幾年,全球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勞動力才從事與宇宙開發有關的工作,或者是在間接支援宇航事業。
如果沒有巨大的人力資源,人類的宇航事業肯定不會得到如此飛速的發展。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沒有這麼多人,宇宙時代就不會在二十二世紀初到來,人類也就不可能迎來科技大爆發時代。
只是,人口增長,即有好處,也有弊端。
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口暴增之後,引發了大量與社會資源有關的問題,並且因此產生了很多內部矛盾。糹T!~!
..
第二百九十一章 生存空間
在二十一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社會資源不是能源、也不是糧食、更不是社會公共服務與公共福利,而是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而且每一個人在物質富裕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都希望得到改善的生活空間。
事實上,這非常好理解。
可控聚變核能技術,特別是第二代可控聚變核能技術,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