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1/4 頁)
“……不是說有人居住嗎,怎麼連條路都沒有?”李遊甚是無語地問田淳。入山不過三五里,就全然沒有了去路,讓李遊很是納悶。
田淳苦笑著說道:“先生,山裡有人家不假,但除去獵戶,村寨之極少外出。再者,此時春夏之交,雨水繁多,草木滋生,道路多為所掩……”
聽著田淳的解釋,李遊心中更是鬱悶不已。他原本計劃冬天過江,卻被田淳勸阻。到了這邊才愕然發現,田淳就是一個坑。雨季時期進入原始森林,其中苦困是難以想象的。如果不是李遊不願等待,他還想幹脆到了秋天才入山。
點了點頭,李遊說道:“讓開路的小心些,山中毒蛇猛獸很多,得多加註意。”
“自然曉得。”田淳應了一句。他對墨者還是有信心的。別的不說,眾人身上的裝備的專業性,是以前那些到處考察記錄名山大川的墨者先驅們都不曾擁有的。
衣服幾乎全是硝制好的牛皮所制,溫暖柔和卻堅韌耐磨,配置的刀劍匕首弓弩也是最鋒利的,腳下蹬著齊膝的鐵靴,為了保護腳,裡面還鋪墊裡好幾層細絨,除此之外,還加了一層吸水汽的棉條,加上腳下的襪子,可以說的將腳板保護地十分妥當。
身上的行囊也不是過去那種布囊,而是皮革製成的揹包,裡面多層空間,衣物,糧食和藥物可以條理擺放,容量也是布囊的數倍。最後一件東西則是油布裁剪出來的雨衣,像衣服一般套在身上,隔絕雨水,但除此之外,外面還罩著蓑衣,雖說雨季,除了臉部和露出的手,其他地方,基本沾不到一滴雨水。由於裝備的更新,每個人的負重實際上還不到四十斤,對墨者來說,這點重量並不算什麼,如果不是山裡崎嶇難行,這點重量跟沒背什麼差不多。
“這是之前的墨者留下的路標。”走到一個有分岔路口的地方,田淳指著一棵被剝掉樹皮的樹,樹幹上釘著一枚漆了紅漆的鐵片,鐵片上有個箭頭,箭頭指向更深的山谷。“跟上,都跟上!”田淳伸出舌頭,舔了一下正落下的雨水,抹了一把臉,說道:“今天天黑之前,我們應該能夠找到他們之前宿營的地方。”
李遊點了點頭。探路的墨者,除了探索道路之外,更重要一點是為後續的部隊尋找宿營的地方。如果時間允許,他們還會盡可能地把後續營的基礎搭建起來,這樣一來,能夠為後續部隊節約大量的駐紮時間。因而探索者所承擔的任務格外繁重,一支探索者由十五人組成,十五天為一週期,時間一倒就返回,由後續的探索者接替。
如果不是李遊甦醒太快,第二支探索隊伍恰好就應該是今天出發替代之前的夥伴。但李遊醒過來之後,探索隊也一樣會出發,他們的腳步不會隨著大隊伍的駐紮而停止,直到他們趕到目的地之後,才會有歇息的機會。但隨即而來的,卻是更加繁重的開路和探索。標記出正確的前進方向和沿途遇到的危險區域。
雖然是一個現代人,但李遊不得不為墨者這種行為感到讚歎。在他看來,後世行軍打戰,派遣特種兵去摸索地形以及敵人兵力排布的做法,實際上和墨者此舉大同小異而已。難怪墨者能夠一度成為顯學,把儒家狠狠地吊打過,除去學術思想之外,更多是墨者這種為人處事上的嚴謹。
第三百八十六章 借宿
大雨沒有要停下來的跡象,反而隨著天色漸黑,雨勢越來越大,低窪處由於積水泥濘,溝壑之中的雨水灌落,令人寸步難行。
見此,李遊便建議田淳,今天暫且停下,尋找一個地方安營紮寨,渡過一宿再說。田淳倒是沒有什麼意見,只是一路過來,都沒有適合駐紮的地方,只得說道:“這一帶不適合宿營,還是再走一段路看看,江鳧說過,這方向往前走上二十里,就有一個僰人的的村寨,可以到那裡借宿一宿。”
李遊點了點頭。田淳所說的二十里,並非往前繼續走上二十里,而是進山之後的腳距。實際上,早上出發到現在,也就走了十多里路。山勢崎嶇,林間草木密盛,加上大雨路滑難行,一日能行走十多里山路,實際上已經很不錯。
“抓緊時間趕路咧,到了前面的村寨,就能吃上熱食了!”田淳吆喝起來。這話倒不是針對墨者所言,如果隊伍裡只有墨者,夤夜趕路才是他的風格,什麼風雨阻途,那都是小時。但隊伍裡墨者實際上比例不多,大部分的隊員,除去李遊,莫方圓和孫不換外,都是最近招來的難民。雖然都是身骨不錯的民夫,但是體格終究不能和以苦為樂的墨者比較。
“也是時候歇息了……”孫不換走在李遊的前面,聽著田淳這一番話,用殷勤的語調對著李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