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1/4 頁)
納了不少力量,但卻沒有擴充,他運氣內視了一番,卻是發現,經脈雖然沒有擴充,但卻變得更為柔韌,可以承受更多的力量運輸。
這比單純的經脈擴充實用多。李遊心中暗喜,但並沒有就此停下來。導引著陰柔的力量循著經脈遊走了三遍之後,往丹田的位置緩緩注入。
然而力量才一接觸丹田,李遊感覺心臟位置陡然一跳,渾身的血液幾乎都要沸騰起來,隨即五彩石所引導而成的力量,隨著心跳的泵抽,一下子就從丹田的位置順著經脈往心臟的位置流去。
李遊原本就知道,自己在匯入水屬性五彩石的時候,會不會啟用坤符的狀態,果不其然,遇上這等好事的時候,坤符豈會讓李遊一人獨吞。而且坤符的表現極不厚道,幾乎像強盜一般,將李遊好不容易才導向了丹田的力量掠奪而空。
李遊用力地眨了眨眼睛。運氣反覆檢視了經脈內部的狀況,運轉了七遍之後,他終於確信,除了最初運轉經脈的時候,經脈吸收的少量力量之外,其餘的一滴不剩地被坤符給奪走了。
但李遊也清楚,坤符表現出如此的貪婪,那也意味著它對水屬性的五彩石是有需求的。當即毫不猶豫地握住了黑石,繼續將裡面的力量吸納進來。
坤符對此反應果然熱烈。速度越來越快,五彩石的力量還沒在經脈裡遊走一圈,就被通通吸納走。而且讓李遊震驚的是,當坤符吸納到了第四枚黑石的時候,它竟然將黑石也絲絲蘊含的力量抽離出來,吸納了進去。
李遊雖然弄不懂黑石本身具有的力量,但見坤符能夠將其吸納,想來必有好處,拿出已經被吸走了五彩石的黑石,很快就被坤符吸光。不過讓李遊感覺到意外的是,那顆渾黑的石頭,坤符卻無法將其吸納。試探了幾次,坤符沒有反應之後,李遊只地將其丟回了揹包裡面。
過了一會,李遊調息完畢之後,已經恢復正常的心跳和血脈卻再一次沸騰起來。然而這一次的沸騰,卻讓李遊感覺不到以往的制熱感,反而讓他感覺到一股涼意從心頭催生,隨即蔓延全身。
涼意最終在意識深處匯聚,最終勾勒出了一些模糊的畫面,李遊屏息凝神,運力內視這些凝結而成的畫面。
畫面呈現霧狀,一些扭曲的符號呈現其上,當李遊的意識接觸到這些符號,符號便金芒大炙,但意識所感到的卻是絕對的冰冷,隨即符號的意義便展現在了李遊的意識之中。
那是一段道德經裡面的文字:上善若水。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水善利萬物。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是來自道德經不同章節的內容。李遊可是背過這本書的。只是他不明白,為何道德經的內容竟然會被坤符給展現出來。
這不科學啊!道德經的成書年間不會早於東周,為坤符存在的時間,不知甩出這個時代多年年了。然而李遊並不知道的是,《道德經》的原創並不是老子李耳,一些考古學家從發掘出來的簡書裡發現,存在更古老的原文,只是文字上沒有《道德經》這般精美和有序。但可以認定為,老子有增刪部分內容,將其消化成了《道德經》一書。同樣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出土的文字,與《道德經》一書比較起來,也存在的巨大的差距。不能與之媲美。
李遊也不糾結這些東西。對於坤符的神異,他早已經見怪不怪,更不會糾纏這些無傷大局的事情。這一段文字只是一個提綱性質的東西,只要說的是水的屬性問題,最後一句,李遊推測應該是坤符對自身屬性的解釋。
接下來浮現了更多的內容,這些東西更就是實用性質的了,乃坤符消化了五彩石之後,從中得到的一些力量規則,像之前俘獲了艮符一樣,它將部分的力量運用手段展現在了李遊的面前,同時給李遊身上加持了這些效能。但具體李遊能夠展現出多強大的力量,還得看李遊自己如何運用發揮。等同師傅帶入門,修行靠自己。
李遊很快就從中悟到了在水下運力的技巧。依仗著一身修為,李遊在水下可以靠著胎息呼吸,但這種手段仍然屬於下乘,坤符所彰顯出來的力量卻是於水域融合一體,就像松子那般,可以在水下暢然無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化水為冰,控制水流等等技能,看起來頗為高大上,但李遊對具體的操控卻還沒有經驗,只能將其牢記心裡,慢慢摸索著。
等記熟了水屬性五彩石能力之後,李遊從最後一個若隱若現的字元裡領會到了來自坤符意志的意思。意思大概是說,如果能夠收集一萬枚或者更多的水屬性五彩石,那麼它可以模擬出兌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