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2/4 頁)
:“估計是聖族以麾下的戰將們在此舉行宴會,但中途遭到突發事件打斷,因而聖族施展出其能力將此地的時空凝固,應該是想解決問題之後再返回繼續……只是它們最終沒機會再享用這饕餮大餐了。”說到這裡,蚩尤咬牙切齒。
作為圖騰之中兇名赫赫的存在,蚩尤也掠食其他的強者,但這終究是為了獲得更強大的力量和能力,不像聖族這般殘忍,以虐殺為樂,再以此為食物。
“應該是大禹時代的遺物。”李遊皺起了眉頭。他的目光在周圍殘留的屍體上掃過,發現有不少人族。人族身上大部分披著皮衣,但也有不少人身上穿著布料,仔細辨認了衣料,發現是葛布之後,李遊將眼前所發生事情的年代給定了下來。
葛布大概在夏禹時代前後出現的,在當時應該算是比較貴重的東西,不是普通人能夠穿著得起的。
“不錯。”蚩尤也肯定了李遊的說法:“至少夏禹也出現過在這地方。”他抬腿分開腳下的屍體,大步往前面走去,似有發現。
李遊跟了上去,而玲瓏此時也是眼前一亮。她也有所發現,只是地上遍地零碎的屍體,讓她難以落腳。但最終她還是一咬牙,跟了上去。只是步伐小心,沒踩到地上殘破的肢體和血液。
通道盡頭,立著一塊一丈多高的玉碑和一塊石碑。但玉碑從根部三分之一的地方斷開,上方部分沒了影蹤。旁邊的石碑依舊完好,只是中間部分,卻是鑲嵌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玉石,通體潔白,無暇溫潤,散發著淡淡的輝芒。
石碑上還刻滿了字跡。這些字跡李遊有些是見過的,老鱉藏在河底的石碑,就有著類似的文字。
“虞禹封魔碑。”蚩尤手撫石碑,口中喃喃自語:“這是夏禹封印聖族的碑文……”
“怎麼不是夏禹或者大禹……”李遊聽著覺得好生古怪。
“三代之前,尚有虞朝。”玲瓏卻是說了一句。
“……啥……”李遊一懵。他上過的歷史課,可都沒教過這個。
“從黃帝時期算起,一直到夏啟,都是虞朝時代。夏啟取虞朝禪讓而家天下,因夏朝應運而生,虞朝滅亡。”玲瓏屈指算了一下:“歷時約一千五百年,春秋時期,虞朝仍存於信使之中,後來時代更替,這些文獻失散之後,史學家便將此存疑,近代以來,古顧頡剛等古史辨派學者興起,認定虞朝不存在,將其從正史劃去。也只有這兩年,才有學者重新將其定位,但不佔主流。”玲瓏對此似乎十分熟悉。
“老徐,你怎麼看?”李遊問道。玲瓏所說的不過史家之言,可不可靠不一定。但蚩尤和黃帝可是同時代的。
“……”蚩尤沒回答他的問題。對於蚩尤來說,這些後世之人所關注的歷史謎團,對於他來說都只是一件小事。他所關注的是封魔碑裡面的內容,以及那聖族的實力如何。這是關係到他自身安危的大事,孰輕孰重,蚩尤心中一清二楚。
“有虞氏,那時候不過是軒轅後裔的一個小部落而已……”蚩尤敷衍了了一句,注意力便放在了翻譯碑文之上。
“有虞氏……”李遊點了點頭。蚩尤的話雖然不多,但提供的資訊卻是不少。間接印證了玲瓏所說的話。李遊也想起,在《竹書紀年》裡,虞舜這個詞似乎也是出現過幾次的。還有好幾個帝王都帶了這個“虞”字。古人惜字如金,尤其帝王身上,每一個字都有著特定的意義,比如秦皇漢武,便是例子。
“……”蚩尤口裡喃喃自語。每一個音節李遊都聽在耳裡,但卻沒聽得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禹謨……”好一會之後,蚩尤才開口說話。
“尚書的內容?”李遊有些不解。《尚書》內容晦澀艱深,李遊有接觸過,但還是大學時時,沒有定性認真讀完,只是瀏覽過幾篇。實際上,他根本不知道《尚書》裡有沒有這麼一篇東西。只是印象之中,《尚書》的篇章,要麼帶典字,要麼帶個謨,還有誓和誥之類的。
謨,通謀。禹謨,意思是大禹的謀略。如果放在《尚書》裡面,可以解釋為大禹的治國謀略。但在這石洞之中……李遊覺得,大禹應該不會把他的治國方略刻在這個地方。
“夏禹給後人鎮壓聖族的謀略。”蚩尤眯著眼睛說道。他的手在石碑上緩緩摸索著,他手所接觸的地方,字元發出幽幽的冷芒。
“是個人物!不過可行性不大……”蚩尤嘆息了一聲:“但到那一步的話,還是可以試試。”
“哦?”李遊一頭霧水:“仔細點好不好?”
蚩尤白了他一眼,說道:“邊走便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