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4 頁)
符在誰的手裡,都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悲劇。
“嗯……我們還要幾天才能見到那個……亞達?”蚩尤對石達開的全名叫不清楚,李遊也乾脆稱呼石達開的小名。蚩尤倒是記下來了。
“我也不清楚……”從軍營裡摸來的鞋子早已經磨損,李遊和蚩尤都是赤著腳在山林裡行走,不過兩人皮粗肉糙,倒是沒什麼不妥的。
這一路兩人不再迷路。因為前方不斷能夠遭遇到潰敗下來的清軍,數量不多,三三兩兩的,數量不多,也不成群結隊,一看就知道是被太平軍打到全軍覆沒,找不到組織的。看到這一幕,李遊對石達開的處境倒是樂觀了許多。看來事情還沒到他想象那麼惡劣嘛。
第三百四十八章 救援準備
從潰兵口中李遊也不斷問出更新的訊息。石達開的軍隊經過休整之後,在雲南境內挫敗了清軍幾次大規模的圍剿,而且本部與李復遒的軍隊匯合,士氣得到恢復。有未經證實的訊息說,石達開已經放棄入川攻打成都的計劃,轉而向雲貴進軍,準備借道攻入緬甸,暹羅,另建天國。
得知這個訊息,李遊既驚又喜。與石達開分開之時,他曾給石達開類似的建議,如果入川不順,可以轉戰境外,重建政權。這樣一來,既可以避開清軍的圍剿,第二又可以找打安身立命的地方,一石二鳥。
此舉並非沒有麻煩。暹羅、緬甸,實際上已經被大不列顛人視為禁臠,只是暫時還沒吞到肚子裡而已,太平軍一旦攻入這兩個國家,必然會迎來英國人的鎮壓。
好在英國不遠萬里,陸軍戰鬥力也就一般。對戰清軍或許可以,但面對被宗教洗腦過的太平軍,勝負可就未必,最終雙方妥協雙贏的可能性比較大一些。
當然,這都只是李遊自己的構思。他非常明確一點的是,歷史上的石達開,不可能會撤退到緬甸或泰國,他的全部戰略目標,就只有一個,攻佔四川,扼守天險,另建天國。
“這個訊息……應該只是疑兵之計。”李遊和蚩尤分析著石達開的戰術。“如果我沒猜錯,亞達應該是分兵……利用一部分軍隊冒充主力,吸引圍剿部隊主力的火力,然後他本部必然會再度入川,沒錯,就是這樣……”
蚩尤在侃侃而談。對打戰的事情,李遊一竅不通。不過一路上蚩尤從李遊口中和一些潰敗的清軍嘴裡問出戰況,蚩尤對石達開的戰略水平非常推崇,甚至認為,如果他與炎黃二帝爭奪天下的時候,有一個這樣的軍師在旁,他必然不會失敗。
“此人用兵已經如有神助……如今勢頹,非戰之罪,乃天意民 心不眷也。”蚩尤甚是惋惜,最終說道:“此人我必救,要是有機會可能的話……我要把他帶回去……”
聽著蚩尤這話,卻把李遊嚇了一跳。他心裡想著要救石達開,可內心深處卻極其不安。他最擔心莫過於,一旦把石達開救出來,中國的近代史必然會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完全不受控制,後來會發生什麼,李遊根本想象不到,也不敢去想象。而蚩尤卻更加膽大妄為,他想到的竟然是從根源上改變歷史。把石達開拐回他的時代為他打戰……萬一被他打贏了炎黃二帝,自己這炎黃子孫……是不是得換稱呼?
想到這裡,李遊唯一感覺到心安的是,穿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想想自己莫名其妙地穿了兩次,心頭又壓上了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心裡已經開始在想,要怎麼樣才能夠勸說蚩尤放下這種瘋狂的念頭。同時他有一點很不明白,為何他所遇到的每一個人,從李博今到徐偃王乃至現在的蚩尤,為何都是想穿越回到自己的時代,而不是立志眼下,做出一番宏圖霸業呢?
這真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
漫山遍野已經春意盎然,三月已經悄然而至。原本可以提前四五天可以找到太平軍位置的,可是蚩尤腦子一抽,要求李遊帶他去觀察太平軍下一步可能攻打的地方的地形。尤其是太平軍最後覆滅的地區。
李遊哪裡知道太平軍如此清晰的歷史軌跡啊,但蚩尤卻振振有詞,如果勸說石達開不成功,想營救他只能在他兵敗之際,強行將他從敗軍之中拖走。如果不熟悉地形,到時候亂軍之中想倉促做到這一點根本不可能。
這麼一說,李遊倒是心動了起來。好在這段時間苦苦追索,他倒是記起了稗官野史裡所提到的幾個地方。最明確的地方便是瀘定橋了。
爭奪瀘定橋失敗,是壓倒太平軍這頭駱駝最後的一根稻草,太平軍最後一個出沒的地方則是老鴉漩。太平軍退到此地,大雨瓢潑,*完全用不上,加上地勢險惡,無力突圍,因此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