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2 頁)
德輝讓老道士為他測字,他寫了“北千”兩個字,老道士一看,說“此行不妙,‘北’上插‘千’正為一乖戾的‘乖’字。”楊德輝聽話沒去,倖免於難。
傳說宋代測字大師謝石曾經給宋高宗解字,“春”字解釋為“秦”頭太盛壓了“日”,指秦檜的氣焰盛過皇帝。這自然得罪秦檜,謝石被充軍流放。中途遇到一老人依山而站,為人測字。謝石便上前求測,先以“謝”字求測,老人一看便說,你“身”在“寸”“言”中,也是一測士吧。於是謝石又讓老人占卜“石”字,老人說現在與你同行的是一獄卒,不知他姓什麼?獄卒說我姓“皮”。老人說,石遇“皮”則“破”,遇“卒”則“碎”,你此行不吉利啊。謝石便問老人身份,老人說我在此就是字,謝石頓時了悟,“人”站“山”邊便是一“仙”字。老人隨即消失不見了。
附錄三 關於讖緯
讖緯是中國方術活動的重要形式,讖字即為應驗的驗解。包括圖讖、字讖、詩謠讖等等。下面舉幾個例子。
1.日日草重生
《會稽錄》記載:有一個軍中將領名為董昌,意圖謀反,沒起兵前,有一個狂生在越州一個亭子上書寫了一首詩:日日草重生,
悠悠傍素城。
諸侯逐白兔,
夏滿鏡湖平。
後來,董昌起兵,朝廷派各路兵馬去圍剿,於當年六月剿滅。那首詩被當做讖語,預示著董昌被打敗。“草重生”為“董”字,“日日”為“昌”字,“素城”為隨越國公楊素所建,董昌最後在素城被殺,“白兔”指董昌屬兔,“夏滿”為六月。
2.駱賓王編讖幫助徐敬業
《會稽錄》記載:武則天時候,駱賓王和徐敬業打算謀反,他們約了當朝中書令裴炎,但裴炎猶豫不決。駱賓王為著名詩人,他編了一首兒歌:一片火,
兩片火,
緋衣小兒當殿坐。
他把這兒歌教會裴炎家附近的小孩,後來整個京都都在流傳。裴炎聽到之後感覺與自己有關,但請人解都解不了,最後求教駱賓王。他送給駱賓王很多珠寶綢緞,甚至歌妓、駿馬,駱賓王還是不說。後來又把《忠臣烈士圖》給駱賓王看,駱賓王見圖畫中有司馬宣王(司馬懿),便大發感慨“這真英雄丈夫”,於是兩人談得甚是開心。裴炎把兒歌說給駱賓王聽,駱賓王假裝思索片刻,跪下說,請受侄子一拜,這歌謠說明你將當殿做皇帝,“緋衣”為你的姓,“兩片火”為你的名,“當殿坐”自然是坐金鑾殿。被駱賓王一說,裴炎便答應了徐敬業謀反,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裴炎做內應。裴炎給徐敬業的密信中途被朝廷探子截獲,裡邊只有“青鵝”二字,大臣們都不解,武則天卻一眼看穿,“青”為“十二月”,“鵝”為“我自與內應”。最終裴炎被問斬,朝廷出兵打敗了徐敬業。
3.吹簫不用竹
徐珂《清稗類抄》記載:清軍入關時,張獻忠被肅武親王豪格所殺。傳說張獻忠曾在一塔中拆出一個石碑,碑文上有幾句詩:造者餘化龍,
拆者張獻忠。
吹簫不用竹,
一箭貫當胸。
張獻忠儘管不知道第三句什麼意思,但最後那一句實在不祥。後來有一天,他騎馬帶幾個部下巡視,碰到了一隊清兵,領頭的就是肅武親王,開弓射了一箭,正中張獻忠的胸口,張獻忠落馬倒地而死。“吹簫不用竹”正合一個“肅”字解。
(全文完)
┏━━━━━━━━━━━━━━━━━━━━┓
┃。。 … m。。 ┃
┃整理 ┃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人不做任何負責 ┃
┃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