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4 頁)
一九三二年秋,潘漢年調姚蓬子到中央特科工作。於是姚蓬子從編輯,而詩人,而主編,而為一名秘密工作者了……
姚蓬子在中共特科負責什麼工作呢?他的具體任務是“河北交通”……
沒有詩情,沒有畫意,這一次“改行”,有的只是嚴峻,艱苦,風寒,驚險。
第三章 蓬子轉向
姚蓬子在天津被捕
革命,如同一面篩子。篩去了弱者,留下的是強者。
寫寫激揚文字,做做地下工作,這都不算難。面對皮鞭和屠刀,面對生與死的選擇,那才是對於硬骨頭與軟骨頭的最嚴峻的檢驗。
一九三一年爆發了“九·一八”,一九三二年發生了“—·二八”,把國民黨政府弄得手忙腳亂。左翼作家們趁著民眾的抗戰烽火,呼啦啦,火上加油,推動著全國的抗日熱浪。
到了一九三三年,國民黨政府騰出手來了,形勢陡然吃緊,大批的左翼文化人落入囹圄:
三月二十八日,廖承志、羅登賢在上海公共租界被國民黨特務逮捕;
五月十三日,史沫特萊的秘書、丁玲的第二個丈夫馮達在上海被捕。馮達叛變,供出了丁玲的住址;
五月十四日,丁玲和潘漢年的表兄潘梓年在上海被捕;
六月十八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副會長楊杏佛在上海被軍統特務暗殺,宋慶齡、魯迅、蔡元培接到了暗殺警告;
七月十四日,《中國論壇》英文版第三卷第八期,王造時巧妙地以“記者接到未署名之投稿一件,內容為藍衣社謀殺中國共產黨領袖、左翼作家以及各反蔣軍人政客之秘密通告抄件”為託詞,公佈了以藍衣社總機關代號“華”署名的“鉤命單”,共五十三人,每一暗殺物件名字下面加括號,內注執行暗殺任務者的代號。其中有;陳紹禹(後林)、秦邦憲(後林)、胡漢民(海陳)、李濟深(海陳)、陳濟棠(球王)、李宗仁(補章)、白崇禧(補章)、蔣光鼐(補章)、蔡廷鍇(補章)、馮玉祥(線索)、吉鴻昌(線索)、楊銓(後林)、魯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